2025年07月05日
首页
第02版:特别关注

钟灵靖宇,毓秀濛江。位于长白山西麓、松花江上游左岸的靖宇县,早在距今四千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居住,文物资源丰富。在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靖宇县普查队以科技为翼,以脚步为尺,全面梳理县域文物脉络,目前已完成第二阶段实地调查任务,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勾勒出一幅守护文明根脉的生动画卷。

田野调查

在荆棘与风雪中叩问历史

2024年6月20日清晨,濛江乡富阳村的“李子行遗址”揭开了靖宇县“四普”田野调查的序幕,这也是白山区域首个启动实地调查的地区。刚从全省集中培训归来的“90后”普查队长,带领骨干队员手持RTK设备精准定位,操控无人机航拍文物全景,指导队员在四普软件中规范采集地表文物标本。当无人机的螺旋桨在山坳间发出轰鸣声,古老的遗址与现代科技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

在“李子行遗址”,当地村民指着远处的山坡讲述地名渊源:“祖辈说这片山梁形似马蹄,珠子河绕着山根流,早年这漫山都是李子树,排列得非常整齐。”作为“二普”时期发现的古文化遗址,这里曾出土新石器晚期至青铜时代的陶器残片,像这样需要复查的文物点,靖宇县共有101处。

调查过程中状况频发,软件故障导致照片丢失、遗址边界坐标偏移、采集标本时没有摆放比例尺等现实挑战,田里的庄稼也为地表拍摄增加了难度。更严峻的是长白山余脉的自然制约——山高林密的地形、即将到来的雨季以及11月中旬降临的初雪,都在无情压缩着外业时间。

普查队员没有退缩,他们以“文物般的静默坚守”应对挑战——没有会议部署,没有誓师仪式,他们像辨识陶片质地般细致梳理问题,在实践中校准工作方法。2024年11月21日,当漫天飞雪笼罩“杨靖宇将军殉国地”时,随着最后一组数据采集完成,靖宇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复查阶段田野调查任务顺利完成。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二普”,到如今的“四普”;从骑着“二八大杠”翻山越岭,到RTK设备测绘配合无人机航拍;从手写登记、冲洗照片到兼具拍照、定位功能的采集软件。几十年间,变化的是技术与手段,不变的是几代文物人扎实的工作底色,传承的是再难再远也要守护文物的坚定信念。

攻坚克难

整理与调查登记新发现文物

2024年12月初,在靖宇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了近三十年的老所长退休。“90后”普查队长带领队员将“四普”的战场从室外转入室内。内业工作包括描述遗址简介,核对公布文件、整理文物标本、绘制位置图和平面图等内容。全县仅有两名能独立完成数据上传的人员,每处遗址的信息录入需耗时1小时,还要兼顾日常业务。但队员开启“白加黑”模式,因为作为白山地区文物数量最多的县区,尚有110余处新发现文物等待登记。

2025年3月5日,惊蛰,松花江畔的靖宇县,仍是银装素裹、满目晶莹。普查队再次出发,开始对“三普”以来新发现遗址进行调查登记。

靖宇县原名“濛江县”,1946年为纪念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而更名为靖宇县。这里曾是满清王朝的“皇封禁地”“龙兴之地”,肃慎、靺鞨、高句丽、女真、满族、朝鲜族等众多少数民族也先后在此留下过足迹。长白山文化、各少数民族文化、红色文化和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形成了有特色的松花江河谷文化,为靖宇筑就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城市魅力。

“三普”以来,靖宇县域内先后开展过“鸭绿江—松花江流域考古调查”“靖宇县近代遗址专项调查”“西流松花江流域两汉时期考古调查”等专项调查,累计发现并公布古遗址10处,古墓葬2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05处,保留待专家核对文物线索3处。普查队结合过往记录开展现场调查工作,同时采访周边村民,查阅文献资料,把新发现成果纳入“四普”新发现范围,切实践行应普尽普、应保尽保的工作原则。

精神洗礼

来自革命文物的现场教育

3月29日,普查队员来到“灰狗窝战迹地遗址”,住在附近的农民自发在文物保护标志牌旁边竖立了红旗。尽管他说不清地名来历,却笃定地讲述父辈相传的故事:“我爸说杨靖宇将军在这打过仗,他带人去那尔轰,在这和鬼子碰见了,指挥部队把鬼子打跑了。”

多年以来,杨靖宇将军和他领导的东北抗联一路军的事迹在靖宇县代代相传。“英雄城”的百姓也许不了解抗联部队的番号和编制,却用朴素行动守护革命文物。红旗在寒风中鼓动的那一刻,文物普查与保护工作就此有了意义,也为新入职的普查队员上了生动的“第一课”。

4月初,随着新力量的加入,靖宇县“四普”工作渐入佳境。

4月17日,吉林省“四普”办专家组实地踏查靖宇县“马架子密营遗址”。清晰的水井、灶台痕迹,石块堆砌的长条建筑遗存疑似火炕基础,结合史料记载、周边村民回忆,这里被确认为“杨靖宇将军殉国前从那尔轰地区突围时发生的最后一次规模较大的战役所居住的密营”,成为研究抗联密营建设及杨靖宇行军路线的关键实物证据。

“马架子密营遗址”地理位置隐蔽,便于转移,是抗日战争时期抗联部队建立的典型密营之一,直观呈现了杨靖宇将军领导下的东北抗联部队在极端恶劣环境中坚持抗日的史实,是以“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等为核心价值体系的东北抗联精神的集中写照,是本次“四普”工作的重大发现。

守护文明

让文物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文物是历史的承载者和记录者,巍峨的长白山脉是靖宇的精神脊梁,滔滔的松花江水是靖宇的文明血脉。千百年来,靖宇县历尽沧桑与坎坷,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文明的印记,当文物标本洗尽千年尘埃,当普通村民口述抗联故事,考古发现与史料记载形成互文,历史便有可以触摸的温度。

如今的靖宇县,“四普”工作仍在继续。这场普查不仅是文物遗址的数据登记,更是一次文明印记的溯源之旅。通过普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在探寻过去中守护现在。讲好靖宇故事,传播靖宇声音,让靖宇的历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