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24日
首页
第08版:要闻链接

我与《吉林农村报》的情缘

陈宝林

在岁月的长河中,有些缘分宛如璀璨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与《吉林农村报》的情缘是我生命中最耀眼的星。40余载的时光,诉说着我成长的点滴,见证着我从懵懂少年到沉稳笔耕者的蝶变。

时光追溯到1981年,怀揣着对未知的憧憬和对未来的渴望,我踏上了工作岗位。身处偏远落后的包拉温都蒙古族乡,为推动科学种田,组织干部深入各村屯宣传,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新人,跟随乡领导挨家挨户地敲门,耐心讲解新品种的优势、化肥的增产效果。

我写下满满两页新闻稿,小心翼翼地将这份心血之作留给了当时的《红色社员报》,心里满是期待。而这份期待,很快便得到回应。

时任编辑于庆云是我生命中的一束光。他从众多来稿中看到我的努力,不仅回复了我,还给予深入细致的指导。

在与于老师的书信往来中,不断打磨文字。经过前后三次书信往来,我的那篇稿子终于脱胎换骨,在《红色社员报》头版以百字新闻的形式发出,虽然简短,但对我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成功,是我与《吉林农村报》缘分的见证,是我文字生涯的一座里程碑!

收到报纸的那一刻,我满心喜悦,更满心感激,从此,我正式迈入了新闻通讯员队伍,开启了这段意义非凡的旅程。40 多年的风雨兼程,回首望去,那些曾经的艰辛、努力与成就,都化作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我在《吉林农村报》每年都发表上百篇文章和图片,这背后,离不开于老师当年的谆谆教导,离不开他手把手教会我新闻写作的那份耐心与关爱。

岁月流转,报纸也经历了从《红色社员报》到《吉林农村报》的转变,但我与这份报纸的情缘却愈发深厚。40多年来,我有 6000余幅图片新闻和文字报道发表于各个媒体,这份丰硕的成果,离不开于庆云老师的启蒙,离不开那些像于老师一样热心、负责的新闻人。

他们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学习的榜样,是我新闻写作路上的恩师。他们对工作的严谨态度,对稿件的精雕细琢,每一次审稿、每一个建议,都倾注着他们的心血。他们深入基层,与我们这些通讯员交朋友,用真情实感去感受土地的温度,去聆听百姓的声音。他们履职尽责、爱岗敬业的精神,令我深深敬佩,也成为我一生的追求。

每一篇文章、每一幅照片,都浸透着他们的心血,承载着我们共同的回忆。与他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串联起我与《吉林农村报》的传奇之缘。这缘分,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滋养我的灵魂,指引我前行的方向;这缘分,如同一座巍峨的山峰,让我在攀登的过程中不断超越自我;这缘分,如同一首优美的交响,奏响了我生命中最动人的乐章。

如今,当我再次翻开那些泛黄的报纸,看到自己曾经发表的那些文字和图片,回忆起与那些老师的点滴,心中满是感慨。我知道,这份情缘将伴随我一生,成为我永远珍藏的宝贵财富。《吉林农村报》不仅仅是一份报纸,它更是我生命中的一份执着,是我心灵的归宿,是我永远的牵挂。

作者系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报编辑部主任。被吉林日报社授予通联工作突出贡献人物、优秀通讯员。被评为全省劳务经济宣传先进个人;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18年被评为“吉林好人”“最美民族团结之星”。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