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9日
首页
第08版:要闻链接

爱是永恒的星辰

林加占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爱存在于每个角落。有时昙花一现,有时见异思迁,当然,还有忠贞不渝。已近花甲之年,回味起来,常挂心头、不离不弃且绝非单相思的爱,当属与《吉林农村报》。40年的光阴,40年的情感,是朋友,是同志,是伴侣还是恩师。

1984年夏,我人生中经历首个灰色7月,中考落榜。对于农家子弟来说,落榜意味着再无出头之日,面朝黄土背朝天就是今后的人生。初秋的一天,我正在村委会的炕上昏昏欲睡,邮递员送来一叠报纸,无意间,我发现了其中一张小报——《红色社员报》。四开四版的小报,其貌不扬,可丰富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榜上无名 脚下有路——怀德县凤响乡百名落榜青年黑土地上显身手》,这是印象最深也是改变我人生命运的一篇文章。当时,正值农村改革初期,成功的生产模式少之又少,创业艰难。我大胆地从父亲手里要来3亩责任田,在全乡率先建起果园。尽管每天忙得不可开交,但阅读《红色社员报》却是我的必修课。有他相伴,我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解放了思想,增长了才干。先后成功走出林下育苗、果药兼作、种养结合的生产路数。在赢得乡亲的认可后,很快成为全镇最年轻的村干部。

为拉近与《红色社员报》的情感距离,我萌发了为他写稿的念头。在一般人看来,一个浑身沾满泥土的农家后生、一个没有一点专业知识的门外汉,想把自己的文稿变成铅字,纯属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我偏不信邪,因为我了解《红色社员报》,大胆地把一篇篇稿件投给她。1986年7月,伴着蝈蝈的叫声,处女作《万胜店村的致富路》赫然出现在《红色社员报》上。手捧散发着墨香的报纸,看了一遍又一遍。那天晚上,借着皎洁的月光,我在葡萄架下喝了一场大酒,痛快淋漓。那之后,乘势而上,各类稿件接二连三在《红色社员报》刊发,有些还上了头版头题。接下来,每年我都有数十篇稿件见诸于《红色社员报》,“土秀才”的称号戴到了头上,并接连被评为优秀通讯员。

1992年7月,双城堡镇党委研究,破格录用我为镇党委宣传干事,这可是天大的喜事。上任当天,正是父亲去世一周年忌日,我找出几十张刊有自己稿件的报纸,来到父亲坟前,告慰他老人家的在天之灵。

1992年底,《红色社员报》更名为《吉林农民报》,在此期间,我先后刊发了《不要同挤一条致富路》《吃一堑当长一智》等文章,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红色社员报》创造了无尽的辉煌与荣耀,渐行渐远;《吉林农民报》完成了历史重托,很快和一个伟大的时刻告别。落叶无声,泥土有情,2004年11月,《吉林农村报》接过了接力棒。创刊伊始,报社拟在农村工作生产一线招聘记者,怀着试试看的心里,我怀揣几十张刊有我文章的《红色社员报》和《吉林农民报》走进了省报大门。当我把报纸展现在评委面前时,所有评委一致通过,免试!一夜之间,由农村基层干部成为《吉林农村报》首席记者。这些年来,无论是在农村工作一线奔波,还是主政一家省级新闻媒体,对《吉林农村报》的爱一直铭刻在心,读报、写稿,仍是必修课。

想起多年前流行的一首歌:爱是不变的星辰,爱是永恒的星辰,绝不会在银河中坠落,常记着那份情那份爱,今夜星辰依然闪烁……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