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潘晟昱 记者 徐文君 报道 春潮漫灌黑土地,科技赋能新农忙。日前,镇赉县镇赉镇南岗子村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机声轰鸣,春耕生产“现场课堂”正随铁犁翻卷的泥土火热开讲。
县农业农村局、县农机管理总站等部门负责人,组织200余名农业领域从业者,共同探索玉米保护性耕作条耕技术的“丰收密码”,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注入强劲动力。
田间地头变身教学课堂,县农机管理总站副站长王敬锋化身“春耕导师”,踩踏着松软的土地,手持麦克风向大家讲解:“秸秆覆盖条耕就像为土地穿件‘保温衣’,既能涵养水土,又能提升地力。”
话音刚落,搭载条耕机的智能拖拉机轰鸣启动,金色秸秆覆盖层如毯铺展,整齐的垄沟勾勒出科技助农的生动图景。
省农科院副研究员曹庆军随手抓起一把土壤,捻碎后展示湿润的土粒:“大家看,秸秆还田后,蚯蚓多了,板结少了,土壤变得像海绵一样松软,庄稼根系自然扎得更深!”随后,免耕播种机、条耕机等现代化农机轮番上阵,从技术原理到实操演示,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奥秘一一呈现。
“实践出真知!”鹏程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刘海成分享十年探索成果:“我们坚持秸秆全链还田,去年引入玉米宽窄行种植与水肥一体化技术,产量直接提升20- 30%。今年我们又扩大了50公顷保护性耕作面积,就是要让黑土地越种越‘年轻’。”
据悉,今年镇赉县保护性耕作面积已拓展至130万亩。这场“沉浸式”技术推广活动,通过理论讲解、机具演示、经验分享相结合的方式,让参会者亲眼见证科技助农的显著成效。
推进会结束后,示范基地内农机依旧轰鸣作业,播撒下的不仅是作物种子,更是农业绿色转型的希望火种。
正如春雨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隋铁春所言:“守护好这片黑土地,就是端牢了咱农民的‘金饭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