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5日
首页
第04版:专家热线

冬季也要严防非洲猪瘟

畜牧兽医专家 刘清河

非洲猪瘟是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及我国规定的A类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致死率高,我国虽采取严控措施,但至今仍有偶发。我省的防控工作仍然十分严峻,必须引起足够重视。

病原与传播: 病原是病毒,带毒猪、食品及污染物都是传染源,都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传播,昆虫也可传播,蜱是中间宿主。病毒只在猪和野猪中流行,不分品种、年龄和性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病毒直接或间接感染猪后潜伏期为5-19天,强毒株感染后12-14天致死率达100%,中毒力毒株感染后死亡率为30-50%,低毒力株感染也可引起少量猪死亡。

症状与病变:该病是一种急性、热性、出血性传染病。病猪因感染毒株的致病力不同,临床可表现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和慢性型四种。

最急性型:发病猪无可见症状突然死亡,有的病例可在死前出现斜卧、高热、体表局部紫红,呼吸急促,扎堆死亡,基本无肉眼可见变化,部分病例可见胸腔积液及腹水。

急性型:体温升至42度,精神高度沉郁,拒食,耳、四肢、腹部皮肤有出血点,可视粘膜潮红、发紫,眼、鼻分泌脓性粘液,呕吐、便秘,粪便带血,步样不稳,呼吸困难,病程稍长的出现神经症状;妊娠母猪流产,病死率高达100%,病程为1-7天;浆膜充血,胃、肠粘膜、胆囊、膀胱出血,肺脏肿大、切面流出带泡沫的液体,气管内有带血的泡沫粘液,颌下、腹腔淋巴结肿大,严重出血。有的病例胸腹腔有红色腹水。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是脾肿大至1-4倍,变软,呈黑色,边缘变钝,边缘有梗死。

亚急性型:与急性型相同,但病症较轻,死亡率较低,体温变化无规律。有的康复或转为慢性,小猪死亡率相对高些。

慢性型:持续性低热,呼吸困难,湿咳,消瘦或发育迟缓,瘦弱,毛焦色淡,关节肿胀,皮肤溃疡,通常会引发细菌感染,可存活数月,但很难康复。

预防与治疗: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病毒对感染猪的免疫系统具有严重干扰作用,导致猪免疫力下降,不能产生有效的中和性抗体,所以用耐过猪的血清治疗发病猪无效,生产中应以免疫接种和预防为主。由于病毒株抗原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为疫苗的研制带来较大困难,现哈兽研生产的亚单位灭活苗已在生产中试用。还有基因缺失苗、mRNA苗也即将投入使用。

诊断与确诊:临床诊断主要依靠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临诊兽医如怀疑为此病,必须报告上级部门,确诊需由专业部门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