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郭小宇 报道 近日,记者在省生态环境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中国梨树黑土地保护博物馆”和“中国大安盐碱地治理博物馆”两个线上展馆分别于今年1月和10月建成,在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省生态环境厅以及相关地区的市生态环境局、县政府网站以及吉林生态环境等新媒体平台同步上线。
为打破地域限制,让更多的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治理的有关政策、知识,吸引更广泛关注,凝聚更强大社会力量参与到黑土地和盐碱地保护利用工作中,省生态环境厅在生态环境部有关司局和单位的指导支持下,从去年底开始筹备“中国梨树黑土地博物馆”“中国大安盐碱地治理博物馆”线上展馆建设工作。通过全景影像数据采集、界面UI设计、交互功能开发、展出资料对接和试运行等步骤,将实体博物馆展览内容进行数字仿真模拟并搬到互联网上,在线上展示全景交互的虚拟实体内容,为观众提供全方位实景沉浸式游览体验。
“中国梨树黑土地保护博物馆”和“中国大安盐碱地治理博物馆”两个线上展馆具备鲜明特点和优势。
参观方式更具创新性和吸引力。相较于传统的纸质书册和图文网页,VR展馆更容易吸引观众注意力,激发参观兴趣。VR展馆具备更大的容量,能够展示出更多信息和更丰富元素。同时,VR展馆还能为用户提供360度沉浸式游览体验,结合电子导览、电子地图以及定点跳转等便捷功能,使得参观流程更加清晰,交互体验高度自由。
宣传覆盖面更为广泛。依托互联网作为主要传播渠道,借助各大自媒体平台、社交网络和科普平台,极大提升展馆的科普效能,并且单次参观不受人数限制,展出内容覆盖更多受众群体,影响力可以迅速扩展。
展示功能更加灵活多样。除了基本的浏览科普功能外,它还可作为中小学生的研学教育资源,为高等院校提供专业知识的教学平台。同时,也适合作为论坛、会议等活动的专业讲解与展示窗口。此外,线上展馆还扮演“土地知识”电子资料库的角色,为专业机构及个人提供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和便捷的检索服务。
互动性更强。展馆提供互动功能,用户可以通过留言或参与问答等方式与专家交流。展馆的优秀内容和互动体验也可以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分享,进一步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两个线上展馆为农业、环保等专业人员提供分享研究成果及应用推广的平台,进一步促进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截至目前,两个博物馆线上展馆总点击量达70余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