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
首页
第05版:黑土地

梦是心灵的思想

—— 读曹景常散文集《种梦手记》
张吉萍

“书坊凝眸”,一本装帧朴素的《种梦手记》(长春出版社出版)静然于案头。这是作家曹景常写的一部励志文集。该书从不同角度书写了“种梦”的过程以及蕴含在文字背后的收获。由乡村到城市,由懵懂无知的少年,到鲁迅文学院的学员,字里行间流露着播种之艰辛,耕耘之快乐。

乡村,乡音,乡情,日常烟火,都承载着作家的文学文学。质朴的语言,将美好的青春记忆呈现在读者面前。浓郁的生活气息,厚重的人文情感,朴实的叙事手法,处处充满生活的美感。

质朴之美。一辑“乡村烟火”,平实的文字,朴素的情感,把读者的记忆拉回遥远的东北农村。《踩格子》《苦菜,不再好吃!》叙述了特定的历史年代里发生的特定的事情,看似苦涩,可是在作者的笔下,那贫瘠的土地和贫困的生活,却滋养了他乡村少年的人生岁月。那段岁月是快乐的,快乐得就像一条静静流淌的河。年少的轻狂懵懂,初入社会的迷茫与无助,又何止是《平生醉酒第一回》的滋味。那是一段率真的、不需遮掩的青春本性。真实的场景,现实与生活的铺陈,不由得让我想起铁凝《你在大雾里得意忘形》写到“从你的笑容里我看见了我,从我的笑容里我猜你也看见了你”,而这里只不过这是泪水里罢了。 真挚亲情友情,幽默自嘲和文风,更是让读者对该书充满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如《聪明与绝顶》一文,作者以“绝顶不关聪明——纯属偶然”这样的名片式的打油诗解嘲自己,尽显文字的技巧和谦逊的品格。

精巧之美。该书无论是题目还是篇幅都是精致、精巧的。《在青春的延长线上》写出了那段青葱的岁月里,因学习而延长了青春的长度、生命的宽度,正如作者在夜大读书体会到的“只有脚印是自己的。”对于人生,这是多么深刻的领悟啊!《绿色情愫》写出了初入城市的羞涩和人与人之间的至真至纯。《我是一棵树》中,泓的倔强,也让我看到了作者的人生观。“我是一棵树,而不是藤”这何尝不是作者不依附于别人的力量来实现人生价值的傲气和志向呢?

意蕴之美。一本《种梦手记》,不但让人看到了作者的春种秋收,更暗含着“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禅意。勤奋做墒情,理想是种子,汗水是雨露,才有锦绣前程。曹景常的写作经历恰恰应了亚历士多德说的“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正是播种让他走向鲁迅文学院神圣的殿堂。《种梦手记》,看似是作者在种梦想,实则是中国梦的缩影,是每一个人寻找梦想、追逐希望的梦。而曹景常和许多追梦者一样,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扬鞭奋蹄,大步追梦。

《种梦手记》,一个“种”字巧妙地将作者的人生目标和自身的特质结合起来,使人不由得想起他的笔名——庄稼汉。作者用文字将乡村和城市链接,用文字描摹理想与奋斗的青春足迹。他把文学看作一块沃土。正如作家自己所说:“我对家乡的黑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农民的各种活计有着一种痴迷的挚爱”,“至于收成,低头耕耘,不误农时就是了,其他靠天将就。”如果说这本书是一片广袤的原野,那一个个文字就像富有生机的种子,葱茏成垄,浓郁成天,成为一道风景,乡村故事,都市风情,辛勤种梦,妁妁其华,得失随缘,淡看悲喜。读这本书,常常会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艾青的“为什么我眼里长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城市里的生活紧张、喧嚣、透明,常常让我们迷失自己的梦想,但作家曹景常却抛开世俗,静心、净心、敬心。放牧手中的笔,谨记“在等待的日子里,刻苦读书,谦卑做人,养得深根,日后才能枝叶茂盛。”让笔走出一段段最为纯净的心灵之旅。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