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专家 刘清河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嗜血性支原体感染的以贫血、黄疸、高热和呼吸系统疾病为特征的血液传染病,病原体是比病毒大、比细菌小、无细胞壁的多形性微生物,只感染猪,不感染人和其他动物。
流行特点: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我省以夏、秋季多发,通过蚊、蝇、虱、蠓、螨等吸血昆虫的叮咬而传播,感染后视感染虫体数量、病原体繁殖能力及机体的抵抗力等情况呈现出6-10天或多天甚至数年等不同的潜伏期,所以我省冬季各年龄猪都有发生。
发病症状:发病后拒食2-3天,急性的皮肤苍白,体温升高至42度,四肢、耳廓边缘发紫、咳嗽、腹泻,慢性的生长缓慢,衰竭,皮肤苍白,消瘦。急性的可见耳后皮肤出现大量针尖大的出血点从毛孔中渗出,此为典型症状。死后剖检可见贫血、黄疸、血液稀薄呈淡粉色,凝固不良,血液凝固慢,皮下有出血点或斑,肌肉发白,肝、脾肿大呈黄白色、脆弱,胸、腹水,肾、膀胱、肠黏膜有出血点,全身症状明显。
诊断方法:通过流行特点和临床症状可做出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检验。可采取耳尖血(最好清晨)涂片,可用瑞氏、吉姆萨染色液染色,用高倍镜或油镜头观察可见杆状、球状小体围绕吸附在红细胞表面。还可用PCR法、ELASA法检验确诊。要注意与仔猪缺铁性贫血进行鉴别。
预防措施:夏季昆虫活跃期可在圈舍中安装纱窗、灭蚊灯消灭环境中的蚊、蝇、螨虫等吸血昆虫;加强管理及日粮营养水平,夏季可在饮水中添加维生素C和电解质提高猪的抗病能力;定期对圈舍实施有效的消毒;在取水、断尾时对器械严格消毒。高发季节可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或金霉素进行预防性投药。
治疗方法:目前没有疫苗进行免疫,治疗药物较多,但特效药物较少,只能采取综合预防措施和对症治疗。
首选血虫净(贝尼尔、三氮脒),每公斤体重深部肌肉注射5-7毫克,用无菌生理盐水配制成5%的注射液,间隔48小时注射第二次。咪唑苯脲,每公斤体重注射1-3毫克,每天一次,连用2-3天。
可用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口服、肌肉或静脉注射;多西环素可口服或拌料,每公斤体重300-400毫克,连用4-5天;还可用磺胺间甲氧嘧啶与多西环素联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