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6日
首页
第01版:要闻链接

丰收在“吉” 稻米飘香

本报记者 曹梦南

金秋九月,走进金黄的吉林大地,一幅幅丰收美卷徐徐铺展。一望无际的稻田里,稻穗低垂、稻浪翻滚,处处弥漫着丰收的味道。

我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区,有广袤的平原、连片的土地,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条件具有先天优势,是世界公认的“玉米黄金带”“黄金水稻带”,中国“粮食版图”上的“优等生”。

大国粮仓,吉林担当。

作为产粮大省,我省用全国4%的耕地,产出了6%的粮食,提供了10%的商品粮。2023年,我省粮食产量达到837.3亿斤,总产跃升至全国第四,单产稳居粮食主产省第一,粮食商品率超过90%、调出率超过50%。全国每10斤商品粮中,就有1斤来自吉林。

在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我省将承担全国1/5的任务,增产200亿斤,让每个中国人的饭碗里装进更多“吉粮”。

秋“丰”起,秋意浓。

秋分时节,长春市九台区龙嘉街道红光村的稻田公园里稻香浓郁,丰收在望的喜悦迎面而来。

沿着观光栈道一路走过,俯瞰金灿灿的稻田,由彩稻构成的“九台贡米”“乡村振兴”八个大字格外醒目;站在观景台上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稻田里,饱满的稻穗随风摇摆。

水稻,是长春市种植面积排名第二的粮食作物。由于昼夜温差大,又是一季稻,长春大米素以品质佳而著称,拥有“中国优质粳米之都”和“中国优质小町米之乡”两个国字号荣誉。

2024年,长春市水稻种植面积253万亩,优质品种、绿色种植、订单农业、综合种养……以水稻标准化生产为手段,推进全程机械化作业进程,众多水稻生产经营方式“齐上阵”。如今,水稻产业正成为长春市全力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生动实践。

稻田翻金浪,稻农秋收忙。

镇赉县是我省水稻主产区。金秋的稻田,金黄一片。谁能想到,昔日大片的盐碱地、不毛之地,经过改良正逐渐成为我省粮食增产的增长极。

“这以前就是白花花的盐碱地,别说水稻、螃蟹了,长草都费劲。”75岁的镇赉县大屯镇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志国指着金灿灿的稻田说,“今年我们合作社每亩地产量能达到1300斤以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自1988年以来,省农业科学院三代科研人员在盐碱地上接力奋斗,通过“以稻治碱,以稻治涝,以稻致富”的方法,使贫瘠的土地实现高产,镇赉县上百万亩盐碱地得以开发利用。2023年,镇赉县水稻种植面积达155万亩,是全省水田第一大县,水稻总产量20.5亿斤,连续5年位居全省水稻产量第一。

昔日“盐碱地”变成“米粮川”。“镇赉将不断扩大‘镇赉大米’的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擦亮这一‘白金名片’,力争实现从‘水稻大县’向‘水稻强县’的华丽转变。”镇赉县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为现代农业装上“智慧大脑”,让农田管理“天上看、云里算、掌上管”,让黑土地永葆青春,让盐碱地稻花飘香,让农业品质提升……如今,吉林以创新引领为导向、以科技赋能为内核,加持现代化大农业跑出“加速度”,助农“振翅高飞”。

追梦现代化大农业,把饭碗牢牢端在手里,吉林永远在路上。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