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省新能源调控领域中的青年领军人物,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孙勇带领团队全力研究解决风电大规模并网控制、风电消纳与供热调峰矛盾等难题,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清洁能源并网消纳技术成果。
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升级,保证电网安全运行。孙勇时刻绷紧风电管理反事故工作这根弦,全力投入风电场一线排查设备隐患。他在地广人稀的风电场披星而出、踏月而归,每日睡眠不足4个小时,连续1个多月驱车1万多公里,排查了全省22座风电场设备,检查出安全隐患累计460余项。在大量详实数据基础上,他组织制定了《吉林省风电并网运行反事故措施实施细则》,提出29项技术要求,最大限度降低了大规模风电脱网事故的发生。
科学谋划智能化电网建设,推动能源生产发展。孙勇统筹新能源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创新提出“四横四纵”“两型三优”吉智新型电网格局,主导吉林省能源主管部门完成“十四五”主网架中期评估调整规划,推动省政府将重点电网工程纳入省政府重点项目,成功推动将东北松辽清洁能源基地送电华北工程列入国家“十四五”新增跨省跨区输电通道重点工程提前储备项目,为服务全省“陆上三峡”建设,贯彻“一主六双”战略,推进我国清洁能源大规模并网调控技术迈向世界一流水平作出积极贡献。
全力服务能源绿色转型,提高新能源效能。面对风电大规模并网控制和风电消纳与供热调峰的挑战,孙勇率领团队聚焦我省系统调节能力不足等关键问题,研究提出东部9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接网方案;推进全省首批集中式储能示范项目建设,带头拟定试点项目电网接入点清单,服务能源绿色转型。在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吉林电网在风电装机年均增长80%的情况下,实现了风电利用率从最低的69%提升到如今连续5年保持在95%以上,非水可再生能源权重完成率位于国内前列,吉林省新能源装机规模由2020年不足1000万,增长至如今1727万,增速常年处于高位。
潜心研究新质生产力,提升科技创新成效。孙勇先后主持国家级科技项目3项、国网科技项目10余项,发表EI/SCI论文5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授权19项),软件著作权8项,制定国家/行业标准18项,相关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12项。研发出国内首个调度端实用化运行的智能风电控制系统,提高电网的风电消纳能力10%以上;主持开发的“城市供热与电力系统联合运行调控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为破解供热与风电消纳矛盾开创了全新技术路线,取得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成为电网调度控制领域的成果实践。
兼任权威专家,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专业智慧。孙勇担任国际电工委员会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技术分委会工作组专家、全国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多个专家职务,其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可。他带领团队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理论成果,为我国绿色能源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