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首页
第02版:综合新闻

从“种树人”到“护鸟人”

——双辽市林场职工刘晓光的27年坚守

□ 本报记者 侯春强

27年,他用自己的力量,守护湖畔、林间鸟儿的自由……从1997年开始,双辽市林场职工刘晓光坚持植树造林,为鸟儿护航。

7公顷林地、3万多株树木,冬去春来,一批又一批鹭鸟在此筑巢,孵化出一窝窝幼鸟。如今,在刘晓光种植的林木里,鹭鸟数量已从最初单一品种的几只白鹭,壮大到现在白鹭、夜鹭、苍鹭等多品种一万多只,这是刘晓光坚守27年交出的生态答卷。

白鹭舞翩跹。27年前与鹭鸟的一次邂逅,刘晓光从此开始了爱鸟护鸟的旅程,让他也从“种树人”变成“护鸟人”。如今,年近古稀的刘晓光说:“只要我在一天,我就会继续种树、造林,守着它们一天。”

鱼翔浅底,水鸟嬉戏。27年间,刘晓光亲手种下的一棵棵树木,如今已郁郁葱葱,每年引来一万多只鹭鸟在此栖息繁衍。

年复一年,鸟儿以春风秋雨为信,用一次次如期回归完成对刘晓光的“生命约定”;刘晓光用爱作答,将这份默默守护刻进自己的生命旅程。

四月的双辽,乍暖还寒。早上天刚放亮,69岁的刘晓光便准时走出家门,穿行在这片早已烂熟于心的林木之中,巡视、修剪树枝、清理鸟粪,开始一天的工作。

一排排挺拔的杨树,粗的已经一人环抱,几乎每棵杨树上都有三五个鸟巢。“你看,那一棵树上,有三个鸟窝,最上面的是白鹭、中间的是池鹭、底下的是夜鹭。现在候鸟还没有回来,5月初陆续回来,五月中旬差不多都回来了……”刘晓光一边指着树一边向记者介绍。

谈起鹭鸟,刘晓光有说不完的话题。他的耳朵“认得”很多种鸟鸣,听得懂鸟鸣是高兴,还是忧伤、惊恐。“鹭鸟成群地飞来飞去,鸟鸣声不绝于耳,这是我最喜欢的场景。”

不负相遇,用心守护,这是刘晓光坚定的选择。对待鸟群,刘晓光细腻温和,对“不善之客”,他历来冷脸。在他的“强势守护”下,多年间,鸟群得以不断繁衍,家族壮大兴旺。

与鹭鸟相伴的日子是轻松快乐的,但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附近有不少村民承包鱼塘,鹭鸟以捕鱼为生,人与鸟之间矛盾不断。”

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刘晓光自费购买小鱼,投放在附近一些“小水泡”中,用来喂养鹭鸟。从种树到喂养,刘晓光倾尽所有。

“白鹭高高立,青映暮天飞。爱心守苍鹭,但使群鸟归。”27年过去,刘晓光爱鸟护鸟的心从未改变,每当鹭鸟如约来临,刘晓光总是习惯坐在树林中的长凳上,看一看这些“老朋友”。

“增绿就是增优势,植树就是植未来。”刘晓光告诉记者,爱鸟护鸟是守护绿水青山,也是建设生态文明,希望大家共同参与,一起保护爱护鸟类,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生态环境。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