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05日
首页
第03版:特别报道

实现“强村”“富民”同频共振

——伊通满族自治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记事

□ 吉林日报记者 崔维利 高鸿 杨率鑫

今年以来,伊通满族自治县创新开展乡村治理“1661”体系建设,以党建为引领,推动政治、自治、法治、德治、共治、智治“六治”全面发展,加速提升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内驱力、战斗力、感召力、执行力、创新力,实现让群众满意的最终目标。

以“一乡一业 一村一品”创建工程为契机,伊通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拓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形成了党建引领(D)、多种运营模式并存(N)、特色保障措施精准(T)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DNT”体系。

今年前三季度,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9700万元,同比增长14.5%,预计全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将达到1.37亿元,同比增长28%;全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73.24万元,较2022年增加15.8万元,较2021年增长270%。总体上看,全县村级集体经济保持了稳步增长的良好势头,发展潜力正逐步释放。

牵住“牛鼻子” ——

强化党建引领 凝聚增长合力

“2020年的时候,村里基本没什么‘家底’,集体收入不到10万元。到了2021年,村党支部领着村民发展庭院经济,种黏玉米,统一收购、销售,村集体增收25万元。今年,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流转40公顷土地种植鲜食玉米,又种了10公顷冰小麦、萝卜,还争取各项乡村扶持资金,与企业合作养牛。仅这3项,村里就收入近100万元。”伊通县马鞍山镇北岗子村党支部书记郑艳辉,细算着村里的经济账。

从“吊车尾”到“排头兵”,北岗子村变化的关键,在于抓住了党建引领这个“牛鼻子”。

北岗子村一无资金、二无资产、三无资源,只有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集体和农民以土地入股,大力发展种植业,才能有效降低经营成本,实现增收。

起初,众多村民都处于观望状态,不敢轻易尝试。村党支部先是发动所有党员积极参与“打样子”,又开村民大会动员号召,再挨家挨户做工作。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了其中的收益,从“站在边上看”,转为“跟着党员干”,土地流转规模逐渐扩大。

党建引领,实体强村,产业富民。截至目前,全县已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83家。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过硬的村级党组织和过硬的带头人。这正是伊通县强化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的初衷。

伊通实施“资源下沉计划”,在全省率先启动第一书记轮换,选派创新有为的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实施“头雁领航”计划,通过理论学习、现场教学、走村观摩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村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理论素养和专业化能力;实施“清单管理”计划,创新村“两委”成员定岗定责定效机制,全面梳理村级组织15项重点工作,促进村干部履职尽责;实施“擂台比武”计划,创新开办“乡村书记论坛”和镇村书记擂台赛,激励基层党组织担当作为、干事创业。

制定下发《党建引领基层“微治理”实施方案》《党建引领城乡基层治理考核评价实施方案》《基层治理专干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引导党组织撬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基层治理,切实将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治理效能。

寻求“最优解”——

立足一方水土 找准比较优势

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很重要。

景台镇赵家村,山多坡陡,林木资源丰富,临近长春市区。依托优越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赵家村制定了“春赏花、夏种植、秋采摘、冬玩雪”的四季发展目标。采用“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管理3800亩果园、2200亩中草药和两座800立方米冷库,规范种植、改良品种、升级技术、强化管护,今年林果产量达5760吨,较去年增加1100吨,口感和品质也大幅提升。

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选取6户农户闲置房屋,改造乡村特色民宿,开办农家乐,提供农家餐,推广林果、干菜等特色农产品;利用水库开发垂钓项目,筹办定向越野、林果采摘等休闲活动。中药+康养、旅游+民宿、采摘+销售,多元休闲模式两个月便吸引游客千余人,将当地农产品抢购一空。据统计,今年赵家村带动村民增收600万元以上,村集体收入可突破100万元,同比增长600%。

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伊通县的“最优解”是,既把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融入县域产业发展,争取更多的政策红利、更好的发展资源,又综合考虑发展基础、要素禀赋、区位条件、生产习惯等,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找准比较优势,让产业获得持久生命力。

今年,通过专家论证、逐村研判,伊通县确立了40个村级产业示范项目,明确了多种产业项目发展模式。以西苇镇碱厂村为试点,运行“生产加工+延伸链条”模式,在原有笨榨豆油厂基础上,承包10公顷土地种植高油大豆,实现一二产融合发展,净收入达30多万元;以莫里青乡为试点,运行“联建共建+以强带弱”模式,成立村党支部联建共建委员会,探索1个中心示范村辐射带动2个重点村、多个提升村的“1+2+N”模式。由“中心村”兴宏村整合全乡优质农产品资源,如毛葱、蜂蜜、榛子等,制作节日礼盒统一销售,带动村集体增收38万元,同比增长66%,辐射带动32户村民增收35万元。

当前,伊通县已总结提炼出“资产盘活+五大合作”“庭院经济+路边经济”“支部领办+适度经营”“生产加工+延伸链条”“联建共建+以强带弱”“畜禽养殖+村企合作”“棚膜经济+乡村旅游”共7种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途径,并鼓励各村根据本村特点和资源禀赋,探索符合本村实际的更多发展模式,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让全县乡村百花齐放、百舸竞流。

打好“组合拳”——

成立工作专班 建立帮带机制

靠山镇护山村成立红船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镇163户脱贫户、五保户、低保户、残疾户的庭院内种植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180亩,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今年,护山村又依托乡村振兴衔接资金229万元,建设鲜食玉米种植加工储存基地,延长产业链条。

但是,镇政府在协调发改部门给予立项时发现,由于护山村没有编制乡村规划,该项目用地不在乡村规划范围内,无法办理用地审批手续。为了推动项目尽快落地,伊通县委组织部牵头,会同自然资源部门、发改部门多次研判,将该宗地纳入到护山村乡村规划中,9月份已经由县规划委员会审核通过。目前,工厂已顺利投产,加工鲜食玉米120万穗,收入100万元,并提供就业岗位50个。

为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健康顺畅发展,伊通县打出“组合拳”:在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工作专班,设立“统筹协调、规划指导、‘三资’清理、项目服务、宣传推广”5个工作组,牵头负责各项具体工作开展;立足全县资源禀赋、种植结构、产业特色和区位优势等情况,合理规划乡村产业布局,进一步挖掘发展优势,完善全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划和分类实施方案;加大对农村资产、资源、资金的清理力度,逐村、逐社解决超限发包、显失公平和未签订规范合同等问题,清底造册,常态管理;建立“县级领导+涉农部门+县直包保帮扶部门+乡镇班子+驻村力量”帮带机制,组建由9家部门单位组成的产业推进服务团,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现场踏查研判等方式,解决项目“用地难”“资金难”“审批难”“维权难”4类21个问题,主动帮助村级组织研究谋划发展思路,利用部门资源优势,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与涉农专业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培育本地的土专家、田秀才,选树一批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帮助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群众销售特色农产品,促进村集体经济增收。

强化电商助力。探索创新电商与农村经济融合发展模式,带动农村特色产品向纵深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推进“第一书记+村书记+电商”代言机制,拓宽产品销售渠道。截至目前,共代言销售农产品价值1100余万元。举办“益企伊品·扶企助企”产品展销会,邀请青年电商直播达人进行直播带货,观看量达15.3万余人次,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带动产品交易1.2万余单,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与8家企业达成长期合作意向。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