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张人苓 记者 郭小宇 报道 扶余市在志愿服务数字社会改革中以精准服务为小切口,通过多跨协同,资源整合,打通志愿服务精准对接渠道。
以“数”为媒,志愿服务渠道“全畅通”。突出“圈粉”,壮大志愿服务队伍。扶余市探索“数字+志愿”志愿服务品牌,推出扶余市党建引领城乡发展指挥决策服务平台,与“掌上数治”手机APP实现云端联动,通过多跨协同,资源整合,打通志愿服务精准对接渠道。采用开放式注册模式,群众可通过“余您同行”小程序点单,实践站通过后台对志愿服务需求进行分类并派单,通过群众点单、后台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群众评单,实现闭环服务模式,把社会服务、志愿服务下沉到标准网格,对接群众需求表达与志愿者精准服务供需两端,搭建供需联动平台,使需求信息在云端流转,畅通志愿服务渠道,实现志愿服务智能化、信息化、特色化管理。
以民为本,志愿服务资源“全联动”。突出“实用”,极大方便志愿队伍。通过多跨部门协同,打通数据壁垒,实现志愿服务供需双方信息互联互通,为群众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群众幸福指数。群众可以通过手机APP注册成为志愿者,并且可以线上征集志愿者,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志愿服务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以奖促行,志愿服务机制“全整合”。突出“长效”,建立务实奖惩机制。建立完善的志愿者回馈激励机制等流程,通过志愿积分激励、志愿者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服务项目即时上传,服务信息动态呈现,实现服务点单一键直达,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