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光,主任医师,现任吉林市人民医院消化中心主任、吉林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吉林省消化内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消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全国委员。
王宏光从医三十余载,开展新技术21项,5项填补地区空白、6项荣获吉林市科技技术进步奖、2项获吉林省科技技术进步奖,撰写国家级科技论文20余篇,发表专著3本。他平易近人、乐于助人、以诚待人,视患者为亲人,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他心底无私、锐意进取,短短几年时间把吉林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打造成拥有国际领先设备、医疗技术人才梯队结构合理、充满正能量的特色专科。
医学是永无止境的学科,30多年来,王宏光放弃业余时间,投入对医疗技术的探索创新中,几乎达到“痴迷”的程度。胆结石治疗,通常是手术切除胆囊或切开胆总管取石,这样不仅创口易粘连,也给病人造成极大痛苦。怎样才能解除病痛,又不造成较大的创伤,还能减轻病人的负担呢?就在王宏光苦苦思索的时候,一个病例给了他灵感。一名患胆总管结石的妊娠妇女,不能在放射线下手术。王宏光“突发奇想”,能不能用B超导向进行胃镜取石呢?他这个设想,国内外未见相关报道,专家也持怀疑态度。
路,是人走出来的。他凭借扎实的解剖基础,在体外反复进行超声试验,很快摸索出一套损伤最轻、效果最好的胆总管取石新方法——经口内镜直视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术,开创了医学界又一先河。
就是凭着这股拼劲,他使这项技术成熟起来,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成功为3000余例过去只能通过开腹取石的患者进行手术,为众多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节约了医疗费用,许多域内外患者慕名前来就医。近10年来,他先后开展的经口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胆总管取石术等10余项内镜微创新技术,水平均处于省内、国内领先水平,其团队在ERCP胆胰直视图像视频病例大赛以及ERAT病例大赛中荣获全国冠军;他的《内镜直视诊治阑尾炎》应用成功率达到100%;应用《食道静脉曲张套扎术》使胃出血病人的死亡率由30-40%降低到“0”。完成了全球首例胆囊息肉经口胆道镜直视息肉切除的保胆治疗,在GIE杂志进行发表,他的医技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多次应邀到国内多所医科大学进行专题讲座,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帮助省内外医院完成难度大的胆总管取石手术。
“岐黄有术,医德无涯。”这是患者对王宏光“精诚为医、患者至上”理念的生动诠释。2014年初春,一名92岁高龄的男性患者,因心肌梗死进行冠脉支架手术,进食后突然出现“右上腹腹痛伴发热寒战”, B超检查证实胆总管结石导致胆道梗阻,血检肝炎、肝硬化。刚刚确诊,老人突然心脏骤停。他不顾患者抗原阳性,立即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又为他做了内镜取石,及时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廉洁清白行医,一心一意救人”是他从医以来一直坚守的底线。一天,他接治一名患胆总管结石的患者,入院时已经休克,必须立即进行急诊取石。患者家属费用没有带够,就在患者家属急得团团转时,王宏光为他垫付了800元医疗费,及时进行手术。术后患者家属激动地说:“他是我们家的顶梁柱,你救活他就等于救了我们全家!”
在王宏光的带领下,“主动服务、满意服务、感动服务”成为人民医院的共同追求,科室内经常开展为患者过生日,为困难患者买饭、捐衣服等医患互动活动,还开展了车祸、流浪病人“急症重症直通车”服务,先治病、后收费或是免除费用,进一步便利了患者就医诊疗,树起了卫生系统的服务品牌。
王宏光不仅率先垂范,时刻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且以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品德,将多年积累的经验和先进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人。他所在的科室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20多人的小科室已经发展到拥有200余名医护人员、4个病区和3个消化内镜中心的消化中心,培养出主任医师14人、副主任医师29人、硕士研究生35人。2015年夏天,在接到援疆任务时,他所在的科室人员争先恐后报名。青年医生孙震原定十月份举办婚礼,但他主动请缨,要延迟婚期,科室在出发前为他提前举行婚礼,圆了他援疆梦。援疆期间,王宏光亲赴新疆阿勒泰地区,帮助该地人民医院组建了消化内科,与援疆专家组一道组织召开200余人参加的阿勒泰地区第一届消化病大会,填补了阿勒泰地区该项医疗空白。目前,除选派优秀医生援疆外,还接待阿勒泰地区医生来吉见习,为其培养新生力量,增进了两地群众之间的友谊。
王宏光勤勤恳恳强医技,兢兢业业攀高峰,术精业勤,任劳任怨。他用实际行动忠实践行了新时期医疗工作者的担当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