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1日
首页
第03版:百姓生活

躬耕黑土 带富乡亲

□ 本报记者 吴连祥

“种良心稻,做绿优米,让大家吃得安全放心,为保障粮食安全多做贡献。”秉持这一信念,梅河口市黑山头镇新型职业农民李强用良种、良法、良肥种植绿优水稻,带动周边乡村农民增收致富,赢得干部群众的赞誉。

今年刚迈进50岁门槛的李刚是一名一专多能的知识型农民,不仅精通种植技术,还通机修、懂电器。怀着种植优质稻米的理想,他于2002年承包邻近村屯外出打工农民的耕地,利用有机肥料,采用人工除草,不喷除草剂,种植60亩优质水稻,所产大米一上市,就受到欢迎,赢得好口碑。

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农民的增多,李强流转近千亩稻田,进行规模化种植。为了带动乡亲增收致富,他创办了梅河口市香田家庭农场,聘请水稻专家做顾问,优选“五优二号”“珍珠香”等4个优良品种,实行规范化育苗、全程机械化插秧和收割。为了解决“农残”问题,他采用赤眼蜂、诱捕器防治病虫害,因此保证和提高了稻米质量。

前不久,农场生产的大米获得国际米食味品鉴大会中国赛区总决赛金奖,为“吉林大米”品牌争了光。

今年5月,李强通过学习考察,掌握了稻田养蟹技术,在稻田放养800斤蟹苗,经过精心养殖获得了成功,成为远近闻名的稻蟹示范基地,引得十里八村的农民前来学习,他都热情接待,悉心传授。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农场的用工量也持续攀升。在用工方面,李强优先聘用当地剩余劳动力,每年仅支付季节工的工资就达23万元,其中,技术工每天能挣300多元。

几年来,李强瞄准农业机械化发展前沿,先后购置了总值120万元的拖拉机、旋耕机、翻地机、水稻育秧机、插秧机、收割机和植保无人机等大中型机械设备,基本上实现了农田耕作机械化,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成为梅河口市新农人的“标杆”。

经过几年的发展,李强创办的香田家庭农场已成为梅河口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突出代表,每斤稻米卖到10元以上,产品供不应求。他的经营模式受到市农业、粮食等行政管理部门的肯定和表扬。面对赞誉,他表示,要以人为本,恪守商德,保障品质,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