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6日
首页
第05版:专家热线

秋耳发生流耳啥原因

□ 食用菌专家 刘晓龙

目前正是黑木耳秋耳菌包出耳和生长季节,这一时期昼夜温差大、气候干燥,秋耳生长缓慢,质量好。本文介绍秋耳菌包发生流耳的具体原因,并且根据发生情况提出改进秋耳水分管理及防治细菌性流耳的具体措施。

发生流耳原因分析

秋季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秋耳菌包失水严重。菌农在秋耳出耳管理过程中,主要通过延长喷水时间来补充菌包培养料散失的水分。正常情况下,畦床或菌包温度在15℃以上才能喷水,即上午7时开始喷水,下午17时左右停止喷水。而个别菌农的喷灌设施根据早晚时间来设定定时喷水,春耳结束后没有重新设定喷水时间,还是早上5时开始喷水,下午19时停止喷水。其中上午5-7时和下午17-19时温度低于15℃,即低温(15℃以下)长时间喷水造成耳片边缘表皮破裂,中午高温条件下,细菌侵染耳片破损部位,使耳片内部菌肉组织流出,严重时造成耳片脱落,而调整喷水时间的菌农则没有发生细菌性流耳,这足以证明,低温长时间喷水是造成秋耳发生细菌性流耳的具体原因。

预防措施

首先,发生细菌性流耳的畦床要在上午7时向菌包喷洒6%的春雷霉素1000-1500倍水溶液,7-10天再喷一次,杀死菌包和耳片表面的细菌,喷药当天停止喷水。其次是改变喷水时间,因为春耳和秋耳气候条件不同,喷水时间也要相应调整,秋耳要在上午菌包温度达到15℃开始喷水,直至下午菌包温度达到15℃停止喷水,中午温度不超过30℃不停水。秋耳出耳期要减少停水时间,增加喷水时间,即喷水15-20分钟、停水10-15分钟,只有白天温度较高时延长喷水时间,才能保证菌包培养料和耳片不缺水,并能预防细菌性流耳。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