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郭小宇 报道 近年来,长春市双阳区按照市委全力打造农业强市、争当农业农村现代化排头兵战略目标,突出特色优势,推动产业融合,加快农业强区建设,乡村振兴的双阳实践正滋润着一方沃土。
聚焦产业兴旺,聚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
做强特色农业。坚决扛起全省梅花鹿产业发展核心区责任担当,持续强三产带二产促一产,加快建设梅花鹿“规模养殖、良种繁育、精深加工、品牌销售、特色文化”五大基地,全区梅花鹿总量达到37万只,年产鹿茸740吨,梅花鹿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20亿元,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基地和梅花鹿产品集散地。
做大精品农业。深入推进百栋棚膜、千顷良田、万头养殖“百千万”工程,鲜食玉米、预制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奢岭草莓、双营香瓜、黑鱼葡萄等优质品牌远近闻名,富硒米、生态肉、食用菌等特色产品打入高端市场,“十礼八乡”提质塑品牌行动促进农业赋能增效,双阳绿色食品供应基地正成为长春市的粮仓肉库、中央厨房。
做活休闲农业。注重农文旅融合,集中打造休闲康养、生态观光、特色体验、农耕研学等乡村旅游黄金线,农民丰收节等系列节庆活动精彩纷呈、引爆市场,神鹿峰旅游度假区、国信现代农业园、曙光朝鲜族民俗村开辟农业发展新赛道,双阳区正朝着“长春微度假首选地、吉林新周末样板地”大步迈进。
做优数字农业。坚持科技兴农、数字强农,奢爱良蔬、博文鹿业等数字化应用典型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瑞禾农业、欣铭农业获评全省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太平镇小石村成为全省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典型村,全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农民增收致富。
聚焦乡村建设,聚力打造生态美丽乡村
突出示范“建”。高标准建设一批以小石村、黑鱼村等为代表的景村融合、产村融合型一品村,率先实现屯屯通硬化路、村村通公交车,精品打造美丽乡村示范风景带,48个“千村示范”村、“百村提升”村各具特色,双阳区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强化系统“治”。持续开展村庄清洁、污水治理专项攻坚,启动实施饮马河、双阳河、石溪河流域整治等重点工程,累计改造农村厕所4.9万户,乡镇污水处理厂、无害化处理站实现全覆盖,域内28条河流得到有效治理。 (下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