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07日
首页
第05版:百姓生活

以建设健康草地生态为己任

——记省农科院草地与生态研究所

□ 王志锋

历经70余年老中青草业人的辛勤培育,省农科院草地与生态研究所在草业研究方面取得了瞩目成就。研究所以恢复、建设健康草地生态为己任,创建以草业为基础的绿色畜牧业为目标,从牧草资源搜集与评价、牧草新品种选育、牧草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草地生态建设、林草碳汇等领域,系统研究草地在农业与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所内现有科技人员18人,其中研究员3人,副研究员5人,博士5人,硕士12人。拥有牧草育种试验地10公顷,牧草资源圃4公顷;试验温室800平方米;在省内建设试验基地1500 公顷。先后承担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90余项,获奖成果20余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

三根草(苜蓿、碱茅、羊草)已成为我省畜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当家品种。经过30余年选育成功的抗寒、高产、优质公农1号-6号紫花苜蓿品种,其高产和持续稳产性能居国内苜蓿品种首位。4个碱茅品种作为重度盐碱地改良的先锋植物,耐盐碱、抗旱、抗寒性强,在三北盐碱区广泛应用。羊草品种实现零的突破。历经13年选育出的“吉农1号”羊草有效解决羊草“三低”问题,在退化羊草草地改良和羊草产业发展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针对我国三北盐碱区生态修复的难题,研制了种碱茅改良碱斑草场综合技术、半退化羊草草地改良技术、苜蓿高产栽培技术,开创了盐碱地大面积生物改良的先河,整体技术水平国际领先。

紫花苜蓿三系配套选育技术,国内首创,国际先进。选育出我国首个紫花苜蓿杂交种—吉杂1号。携手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等7家单位联合攻关,开创了苜蓿杂交育种新时代。

针对我省西部地区土地盐碱化,粮食产量低,农民增收少等问题,探索出“科研成果+大企业示范+带动小企业发展”合作模式,将草地所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在企业得到推广示范。

省农科院草地与生态研究所在草业研究坚持用“山水林田湖草沙”大生态系统思考谋划草业发展,利用选育的生态草品种、生态修复技术,重点解决我省西部草原“三化”问题。同时,更加注重科技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做足饲用草、生态草、绿化草三大草产业文章。重点利用紫花苜蓿“三系”配套技术进行“三抗两高”饲用草的杂交种选育;以“林草兴则生态兴”的重大发展理念,加速东北地区羊草、碱茅等生态草的育种步伐及产业化开发;开拓以观赏草为主的绿化草品种选育新领域,形成公路两侧、河流湖泊、矿山修复等生态环境修复方面的多元发展方向。

省农科院草地与生态研究所将秉承“团结、奉献、求实、创新”的精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为实现全省东部林草相依,西部水草相映,中部黑土碧草相连的美好愿景贡献科技力量。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