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9日
首页
第08版:要闻链接

张津崎:从“驻村”到“驻心”

□ 本报记者 隋二龙 侯春强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7月25日临近中午,见到张津崎时,他正和队员张昊、王新明,在通榆县边昭镇五井子村柳树营子屯32公顷复垦地里查看玉米长势。

太阳炙烤着大地,汗珠顺着一行人的脸颊往下淌,不一会儿便泛出白碱。

2019年10月,3名年轻小伙子,带着吉林日报社委会对他们的深切期望,背着行囊踏上了距离省城200多公里的“驻村之路”。

强堡垒

让“底子”厚起来

由省直报社到农村工作是一个巨大的跨越,2021年正式接任第一书记以来,张津崎和队友始终秉持“群众的事就是最大的事”“到村就是一家人”的工作理念,坚持进村屯、走地头,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张津崎摸清村情、户情,确定了以党建引领,产业带动,民生为主,充分发挥党报媒体优势,实施项目帮扶、建设帮扶、民生帮扶思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我们依托包保帮扶单位,把‘城里’的‘先进设备’搬进农村,投入10万余元资金,帮助五井子村建设了智能党建活动室,为党员和群众提供了解党史、学习党史的便利平台。党员和群众在沉浸式的场景体验中,能更加深切感悟到党的光辉发展历程。”在吉林大学和吉林日报社援建的智能党建活动室,张津崎详细地介绍起来。

同时,积极实施“党建+活力乡村+智慧乡村+和谐乡村”治理模式,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激活乡村治理活力。

兴产业

让“路子”通起来

产业振兴,落脚点是让农民实现增收致富,要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为此,张津崎带领队员走村入户了解村民想法,向产业能手和致富能人寻思路、找方法,千方百计为村子蹚出发展之路。

经过与村两委研究,确定了“党建引领发展、部分试点先行、辐射带动提升、全村实施推广”的总体思路,通过柳树营子屯复垦地32公顷土地的典型带动,辐射全村共同发展。

依托通榆科技小院,成立通榆县禾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党建引领+科技小院+合作社+龙头企业+党员+农户”工作模式,通过以“股”连心、连利、连责,将通榆科技小院、村集体和群众紧紧连在一起。 (下转05版)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