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7月25日
首页
第08版:要闻链接

为黑土地保护贡献“吉林方案”

—— 第三届黑土地保护利用国际论坛开幕侧记

□吉林日报记者 闫虹瑾

沃野千里绿意浓,黑土地上展新貌。

从“守着黑土不愁粮”的连年高产,到地力逐年下降的“黑土之殇”,面对黑土地保护这一历史课题,作为农业大省的我省将思考转化为行动,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三周年和我省“黑土地保护日”到来之际,第三届黑土地保护利用国际论坛暨第九届梨树黑土地论坛在长春如期举办。如何保护黑土地,吉林再次发声。

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动可持续发展

“黑土地肥到家,捏把泥土冒油花,一两黑土二两油,插根筷子也发芽。”黑土地是珍贵的土壤资源,是“耕地中的大熊猫”,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地位极其重要。

本届论坛由吉林省政府、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主办,吉林省农业农村厅、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银行吉林分行承办,四平市政府、长春净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梨树县政府、中国平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以“耕地安全与粮食产能提升”为主题。

参加论坛的专家学者现场考察了长春市农业博览园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实景成果展,观看了黑土地保护利用成果宣传片,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银行、英国皇家生物学会等专家学者对黑土地保护进行了详细介绍,中国科学院“黑土粮仓”先导专项发布了《东北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报告(2022年)》。

“这次论坛总结了‘黑土粮仓’科技会战阶段性成果,共同探讨黑土地保护与利用新模式,这是省委、省政府整合、汇集国内外资源,践行总书记重要指示重要批示精神的一次实际行动。”吉林农业大学校长杜锐说。

“守护好黑土地,既是我省对党中央的庄严承诺,更是吉林人砥砺奋进的使命担当,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的组织体系、法治体系、政策体系、科技体系、监督体系日臻完善。”省农业农村厅黑土地保护管理处副处长薛大伟表示,今后,我省将继续扎实推进黑土地保护工作,着力在科技创新上求突破、在成果转化上下功夫、在示范推广上抓落实,全力支持我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守护好“黑土粮仓”,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三年来,我省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加强顶层设计、深度谋划,中国科学院鼎力支持、合力攻坚,统筹政策集成,强化试点示范,“黑土粮仓”科技会战取得可喜成绩。

“吉林省在黑土地保护上,尤其在保护性耕作上,这两年都达到3000多万亩,在全国各省区排名第一位。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在政策上和整个工程配套上,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所长姜明说。

碰撞思想火花 凝聚发展共识

如何进一步改变传统耕作方式、调整耕作制度,防止黑土地退化,探索行之有效的保护性耕作方式,成为与会专家们讨论研究的问题。

作为重头戏的主旨报告和分论坛,更是掀起高端头脑风暴,中国、美国、德国、英国、新西兰等国家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充分交流,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南京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等专家学者围绕发展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提升黑土地价值、黑土地土壤退化诊断与评价的进展与思考、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与防治对策、黑土地一张图与智能管控平台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学术研讨。 (下转02版)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