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8版)报告学术氛围浓厚,内容精彩纷呈,各位主讲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与会嘉宾交流互动频频,参会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农业大户汇聚一堂,不断碰撞出智慧火花,聚集思想力量。
“吉林省在黑土地科研数据和成果方面在全球都是领先的,有大量科研内容可以借鉴。”英国班戈大学生物学院教授、英国皇家生物学会会士Chris Freeman说。
美国土壤学会理事长、爱荷华州立大学教授Michael L.Thompson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吉林黑土地可以说是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石,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转化创新应用都非常重要,要结合起来更好地实现黑土地保护与利用。
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今年,我省全面启动“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其中良田工程是首要工程,核心任务就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我省积极与高科技科研院所进行合作,把他们的好技术、好成果在全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真正让这些好的科研成果落地生根,让农民真正实施、取得实效。”省土壤肥料总站站长李德忠说。
“国家现在越来越重视黑土地保护,现在我们农民也都用上了高科技种地,全程机械化,既省时又省力,对黑土地也起到了更好的保护作用。”四平市强盛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宫雪说。
吉林隆源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春表示,依托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提供的技术支撑,公司建设了黑土地保护科技创新研究院和万亩高标准农田,目的就是将科研成果转化落地,通过建设百万吨秸秆粪污肥料化项目,提供可实践、可推广、可复制的黑土地保护模式,为全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贡献力量。
三年来,我省成立了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组长的黑土地保护领导小组,颁布实施了全国首部地方性法规《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条例》,确定了每年7月22日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2021年以来,累计推广秸秆深翻还田和增施有机肥350万亩、米豆轮作技术近300万亩、盐碱耕地治理模式50万亩以上。2022年,我省保护性耕作实施面积达到3283万亩,稳居全国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