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徐文君 报道 今年,舒兰市确立“1234”庭院经济发展路径,即以脱贫群众(监测对象)持续稳定增收为目标,拓展果蔬特色种植、畜禽特色养殖两种业态,强化“事前核查、事中监管、事后核验”三项监督机制,创新“企业(公司)+”“包保部门+”“村党组织+”“自主发展+”四种帮销模式,因地制宜引导脱贫群众(监测对象)整合房前屋后空闲的“方寸地”,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特色庭院经济增收新图景。
紧盯入口关。为确保庭院经济有序健康发展,数据真实准确,舒兰市建立了周调度、月走访的工作机制。市乡村振兴局成立核查小组,对各行政村上报奖补资金封顶的农户,采取“四不两直”方式进行实地核查,筛选出不具备发展庭院经济条件农户88户,进一步推动庭院经济工作落实落地。
紧盯程序关。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制定了一系列奖补标准和产业保险标准。在种植方面,重点发展“一村一品”,每个村种植品种不超过3个,水稻、玉米、大豆三大农作物和农户自食自用小菜园不纳入奖补范围,庭院种植面积达到100平方米给予奖补,最高奖补金额不超过2000元;在养殖方面,重点发展鸡鸭鹅、猪牛羊等畜禽,自繁自育幼崽不纳入奖补范围,养殖成活率达到70%给予奖补,奖补金额不超过4000元。
紧盯出口关。舒兰市采取“乡级初验”+“市级核验”相结合的验收模式。乡级初验:8月20日前,乡级验收人员逐户对作物种植面积、养殖只数进行确认,逐户登记造册并留存影像,建立庭院经济奖补资金发放台账,申请庭院经济奖补资金。市级核验:8月31日前,组织农业、畜牧、财政等相关人员组成核验小组,每个乡(镇)街抽查验收不低于3个村,户数抽查比例不低于30%。9月30日前,公示无异议后,发放奖补资金。
截至目前,全市1646户脱贫户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递交了庭院经济申请书。其中,595户以种植大蒜、老黄瓜、红小豆等农作物为主,面积达16.15万平方米,预计户均增收2500余元;1051户发展庭院养殖项目,预计户均增收7600余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