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宋佳明 记者 吴连祥 报道 辉南县石道河镇发挥抗联遗迹资源优势,扎实有效做好挖掘、保护和传承工作,打造红色文旅研学品牌,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
石道河镇拥有东北抗联奋勇抗战遗迹,是不可复制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为了扎实有效做好保护工作,镇里组织力量深入西南岔村,对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实地调研,逐一摸清红色资源“家底”。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质量建设的理念,镇里择优遴选设计单位,进行规划设计。精心筹划制定“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和“百村提升”项目建设方案,做到精准定位、精准施策。整合项目资金和资源要素,支持项目建设,并及时解决试点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
造精品,打造红色文旅品牌。传统的红色资源开发利用,往往存在“功能单一、形式趋同”现象。为破解这一困局,该镇结合西南岔村及周边生态、人文资源,因地制宜、精准发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品牌,推动红色资源差异化、特色化开发利用。打造红色研学品牌。以韩家街屯为核心建设区,重点打造“两馆一中心”,建成了石道河抗联纪念馆和石道河镇抗联文化中心。将红色资源与展馆参观、现场教学相融合,讲好党的故事、抗联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开展党性教育培训,传承红色基因。2022年5月,西南岔村被中组部评为“红色美丽村庄试点”,累计接待党员群众参观800多批次、4万人次,成为辉南县一张“影响力覆盖全市、知名度辐射全省”的红色教育名片。
兴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通过组织规模化种植养殖、建设标准化生产车间和拓宽销售渠道等方法,逐步提升蓝莓、大榛子、树莓、山野菜、烤鹅、大煎饼等产品文化内涵,开发具有红色印记、红色元素、红色故事的旅游产品。积极推进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广泛吸引当地党员、群众和域外投资者以资源、资金等方式投资入股,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休闲农业”特色文旅品牌;依托“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和“百村提升”项目建设,做活“红”字文章,着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经营红色食堂、推介红色礼品,提供以研学旅行团餐、主题民宿体验、红色故事讲解、党性实践教育、户外拓展训练、文创产品销售等特色服务,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