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春红 于佳明 本报记者 徐文君 实习生 刘铭瑶
伴着夏的微风,走进蛟河市庆岭镇杨木沟村,田园风景画映入眼帘——青山、碧水、绿树、农舍交相辉映。
“我们村就在松花湖边,山水环绕、景色怡人,但以前基础设施不完善,卫生环境也不好,现在不一样了,蛟河市对滨湖路进行了整体打造提升,环境卫生设专人负责,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收入增加了,生活也越来越舒适了。”杨木沟村党支部书记陈士伟说。
近几年,蛟河市始终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作,以乡村风貌提升为抓手,持续建设宜居宜业乡村,像杨木沟村这样的“大变样”,只是全市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一个缩影。
2023年,蛟河市整合涉农资金1.92亿元,改造提升天岗镇、松江镇、天北镇区道路、供水、照明等基础设施,创建庆岭镇靠江村、松江镇四合村等21个示范村,新建改建农村公路46公里,栽植各类绿化苗木4000余株,绿化公路240.8公里、河道10公里,打造“花香路”380公里、“花香屯”178个。全年计划创建整治型村庄36个、宜居型村庄22个、生态型村庄5个。
蛟河市构建长效常态化格局,实施以“三清一改一建”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截至目前,发动干部群众5200余人次,清理卫生死角1612个、沟渠476公里、粪污及农业生产废弃物1145吨、柴草404堆。持续优化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今年新增垃圾桶1200个、密闭式转运箱150个、转运车8台,实行常态化巡回保洁作业,力争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截至目前,转运和处理农村生活垃圾8021吨。着手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今年,计划建设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村14个。
如何让村民主动投身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蛟河市有很多办法。目前,256个行政村均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并与农户签订了“三包三责”责任状,实施网格化管理。按照“五美五净”标准,今年计划创建“干净人家”4000户,截至目前,创建“干净人家”1000户。累计建设“道德银行”66个。大力开展“最美家庭”“最美蛟河人”等精神文明评比活动,着力培育“讲卫生、知荣辱、明礼仪、扬善德”的文明新风,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