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隋二龙 郭小宇 吴连祥
初春的吉林大地,生机勃发。
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行进式、蹲点式采访,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深入田间地头和村屯农家用笔尖记录时代。
人勤不负好春光。本报从今天起推出“蹲点笔记”专栏,把一线记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呈现给读者,旨在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吉林提供有力的“三农”支撑。
逛一次民俗文化村落、品一桌特色美食、搞一场渔猎文化、赏一回漫野春花……
“五一”小长假不远游,在家门口就可以寻觅到“诗和远方”。今年“五一”假期,我省各地推出了一系列乡村旅游活动,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打卡,乡村旅游呈现火爆之势,成为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一道道亮丽风景线。
据了解,延边州百花谷民宿和奶头山村民宿入住率均达100%,松花村、光东村、金达莱的民宿预定持续多日爆满、一房难求;辽源顾大山庄接待游客、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24%、135%;长春如美民宿接待游客、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1%、71%;天定山民宿接待游客、营业收入两项指标均恢复至2019年水平;梅河口知北村民宿、梅小野星光花海露营基地入住率100%;龙井市旅游人数达34.2万人次……
“文旅套餐”带火假日消费
通化市打出政策驱动、活动拉动、特色促动、营销带动等一系列文旅消费“组合拳”,激发旅游市场活力。
4月30日,在欢快的歌舞表演中,集安市下活龙渔猎文化节在麻线乡下活龙村开幕。“鱼把头”和捕鱼能手乘着渔船起网,一尾尾鲜鱼在网内跳跃翻滚。
在这里,不仅可以全方位、多角度体验渔猎文化的魅力,还可以看着山水美景体验陶艺制作、布艺扎染等,为游客拥抱“诗和远方”提供了更多选择。
“听说有渔猎文化节,特地带孩子过来,住渔坞民宿、逛渔猎博物馆,还买了当地有名的鸭蛋和果干,不虚此行。”游客秦木箫和家人玩得不亦乐乎。
一方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在此之前,第二届集安·高丽火盆美食大赛尽展地方特色美食的精湛技艺和美好滋味。这几日,“北方江南”引来八方游人,火盆街更是“座无虚席”。
“火出圈儿喽!一天能卖280多锅,生意好得不得了!”锅气蒸腾,昌盛高丽火盆的老板王海涛脸上满是掩不住的笑。
遇见通化的春,让游客“惊鸿一见”,通化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满足人们特色化、多层次的旅游需求。
精心准备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和“江畔、河畔、湖畔、溪畔”春日主题文旅节庆活动,举办佟佳江畔游园会,密集开展花车巡游、民族风情演绎、大型文艺演出等,做到“五一”假期每日一活动;发布通化味道“十大名宴”“十大名席”“十大名品”,用“舌尖”带动“足尖”;举办辉南龙湾湖畔杜鹃花卉节,赏杜鹃、游龙湾、品湖鱼;开展乡村溪畔赏花采摘春日活动等,度假放松乐趣满满……
这边,绿美通化文旅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那边,长白县金华乡樱桃大棚里,游客正拨开枝叶,摘下一颗颗红艳欲滴的樱桃放进篮子中,尝上一口,爆汁般的甘甜瞬间萦绕舌间,令人回味无穷。
4月29日,大安市首届嫩江湾国潮赏花美食节开幕,为各方游客送上精彩纷呈的节日盛宴。“我是从黑龙江大庆来的,第一次来到大安嫩江湾,这里活动非常热闹,节日氛围特别好,代入感强,这次异地乡村游真是不虚此行。”游客许雪峰说着竖起了大拇指。
“民俗+”开启乡村旅游新模式
来到通化市金斗朝鲜族民俗风情园,周围青山相伴、风景怡人、空气清新,古朴的朝鲜族仿古民居独具特色,现场制作的打糕、辣白菜、米肠等正宗朝鲜族美食让游人垂涎欲滴。
“突出咱们金斗朝鲜族满族乡的特点,园内建有朝鲜族稻草屋,还有朝鲜族歌舞表演、特色美食、旅拍等,还配有露营、林间烧烤、儿童拓展训练游乐区……”园区负责人关宝银迫不及待地带记者参观起来,“工作人员都是附近的村民,大伙一起吃上‘旅游饭’,增收致富。”
长白县在民俗文化上充分利用果园民俗村的民俗文化资源,组建朝鲜族民族打击乐队、朝鲜族舞蹈队和朝鲜族婚庆协会,特色的朝鲜族饮食表演、民俗表演(长鼓舞、象帽舞、手碟舞等)、朝鲜族传统歌谣阿里郎和巨矢城的故事等,游客在参与互动中切身感受到绚丽多姿的朝鲜族民俗文化。
除了金斗朝鲜族民俗风情园外,金斗乡还建设了极具满族风情的满绣展览馆,对满绣作品进行集中展示,将满族刺绣纳入校本课程,以满绣为题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把金斗乡打造成满绣之乡。
“持续加大乡村旅游产业开发力度,深入挖掘朝鲜族、满族和汉长城文化,注重旅游与农业、文化、生态融合发展,将乡村旅游产业化。同时,不断扩大民俗村等旅游项目规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谋划建设多个乡村旅游景点,努力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将金斗乡打造成为城市近郊一日游或两日游的乡村旅游特色区。”金斗朝鲜族满族乡党委书记隋峰笃定地说。
乡村滋味游出“流量密码”
“五一”小长假期间,作为延边州乡村旅游品牌节庆活动之一的第十三届金达莱文化旅游节在和龙市西城镇金达莱民俗村隆重举行。
为做好非遗展演,金达莱文化旅游节举办期间,和龙市组织1900余名演员开展8场文艺演出及160场朝鲜族传统民俗情景秀表演。展示国家级非遗代表项目朝鲜族民族乐器制作技艺、松花石砚制作技艺,以及朝鲜族石锅、稻草编、糯米人等朝鲜族非遗技艺展示19项,向游客展现了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通过民族服饰展示活动,让游客沉浸式体验汉服、朝鲜族服饰、旗袍、蒙古袍等民族服装,节庆现场民族团结氛围浓厚。
通过集中展演伽倻琴、坐鼓、老两口对唱等节目,使游客身临其境体验朝鲜族文化魅力。精彩纷呈的活动内容,吸引了大量游客观赏参与,共接待游客37.3万人次,超过3A景区的客流量高峰。
与此同时,2023龙井“延边之春”梨花节也是“五一”小长假颇具看点的重头戏。通过开展摔跤、秋千、跳板等朝鲜族传统体育项目展示、朝鲜族民俗体验、地方特色产品展示、摄影作品展、文艺演出、朝鲜族拔草龙、金志文个人演唱会等活动,让更多游客沉浸式感受和体验朝鲜族的文化魅力。
图们市乡村旅游也精彩纷呈,相继举办了“百年部落赏花节”和朝鲜族传统非遗手工品展示等系列活动,参与游客累计达8万余人次。在民俗节庆活动带动影响下,沿长白山至边境县市的景区游客量不断增多。安图县魔界景区的大泉河漂流项目全天游客不断,部分游客还饶有兴致地参加夜游漂流。珲春市防川村民俗表演吸引众多游客的目光。游客纷纷拍视频开直播,和家人亲友分享独具魅力的朝鲜族舞蹈。
玩一天再住一宿,特色民宿最留人。为此,延边各乡村景区景点早已做好准备,通过设施升级,不断满足游客新体验,玩出新花样。光东村童野乐园升级,儿童小坦克、儿童拖拉机、史努比网红摩托车、稻田小粉人同时上线,还增设了绿皮火车咖啡厅和西餐厅,让游客在体验传统制作辣白菜、打糕等项目同时,增加了全新的游玩体验,深受亲子游、研学游团体的青睐,假期累计接待游客达2.7万人。
与硬件设施同步升级的还有延边乡村旅游的“软实力”。“五一”假期,延边州各景区及时推出优惠政策惠及域内外游客,全州还面向游客开放31个农村“旅游驿站”,为游客提供细致周到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