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3月25日
首页
第07版:专家热线

猪群咬尾原因及解决办法

□ 畜牧兽医专家 刘清河

集约化养猪场常发生猪群中咬耳、咬尾现象,轻的会把尾巴咬剩半截,重者把尾巴咬光,有些猪还会咬耳朵或腹部。被咬伤部位如不及时治疗处理,可引起伤口感染,造成红肿、局部炎症、化脓和组织坏死甚至而死亡。因治疗不及时还可造成胴体品质降低,影响经济效益。此现象发生的诱因很多,如拥挤、卫生条件差、饥饿、不良条件刺激等恶劣因素均可引起猪群的咬尾、咬耳现象的发生。

调整日粮。猪的营养不良是猪咬尾、咬耳现象发生的原因之一,其饲喂的日粮可能搭配不当,营养不全价。故应根据猪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供给全价配合饲料。发现有咬尾现象时,应在饲料中添加一些矿物质和维生素,同时保证充足的饮水。

合理组群。猪的组群要合理,从外地购进大批苗猪时,应把来源、体重、体质、毛色、性情等方面差异不大的猪组合在一圈饲养。如有因运输中碰破皮等外伤的猪,应及时分开饲养,并及时处置,以防因血腥味引起相互咬尾。

调整密度。饲养密度要适宜,猪的饲养密度一般应根据圈舍大小而定,原则是以不拥挤、不影响生长和能正常采食、饮水为宜。一般以每群饲养10-12头为宜。

及时去势。育肥仔猪应早去势,提早去势不仅能提高育肥性能和胴体品质,还有利于避免因公母在一起相互爬胯而引发咬尾症。

定期驱虫。要定期驱除体内寄生虫2-3次。同时要注意驱除体表虱、疥螨等。否则会因寄生虫影响而导致咬尾症的发生。

恰当防治。药物外用或内服对存在轻微咬尾现象的猪群是有效的,可采用白酒或汽油稀释后对猪群进行1-2次喷雾,能起到有效控制;对被咬伤的猪应及时用高锰酸钾液清洗伤口,并涂上碘酊以防止伤口感染,咬伤严重的可用抗生素治疗。

加强管理。卫生环境条件要良好,因猪对卫生环境要求较高,尤其是规模化养猪场必须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以及温度调控、粪便处理等一整套设备,使猪舍达到夏季能防暑降温、冬季能防寒保暖的标准。猪咬尾症的发生常因个别好斗的猪引起。因此,如在圈中发现有咬尾恶癖的猪时,应及时从猪群中分离,单独饲养。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