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月彪 冯爽 姚丹 本报记者 徐文君
初春,寒气未退,白城市洮北区平台镇红塔村的农民已经开始忙碌,全村一半以上的农户正在经营着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致富项目,就是在简易大棚里种植雪寒韭菜。
走进红塔村雪寒韭菜大棚内,绿油油的韭菜连成一片,扑面而来的是韭菜独有的清香。大棚内村民正忙着割韭菜、捆扎、装箱,分工协作,动作麻利,一派繁忙景象。
红塔村的雪寒韭菜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我现在一天割韭菜能挣100多元,等到冷棚子就挣得多了。”正在劳作的红塔村村民陈玉清高兴地说。在一旁干活的村民郭淑君也和记者聊了起来,“我都干十年了,有活儿领头人就招呼我们,一冬天一个人能挣两万多元。”
村民口中的领头人就是隋桂艳,她种植雪寒韭菜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从最初的韭菜种植户到当地有名的韭菜经纪人,一边联系红塔村的韭菜种植户,一边联系省内外的蔬菜客商,每天都有订单,销路不愁,是红塔村名副其实的致富带头人。
隋桂艳告诉记者:“早期的时候一家就几个棚,我们种植韭菜从父辈就开始,已经20多年了,我接手时,量也不大,都是小商小贩来上菜,后来老百姓见到效益,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我们选择去外地,找外地客商,往红塔村引进,只有货往出发,老百姓才能卖个好价。现在,我们的雪寒韭菜已经注册雪寒牌商标,每天销量一万多斤,车多时能卖到两万斤。现在不仅在省内,还销售到乌兰浩特、齐齐哈尔、沈阳等外省市场。”
据了解,雪寒韭菜之所以能够成为当地支柱产业是因为有较大的优势:一是成本低。雪寒韭菜日光温室为土墙和钢构结构,是建设同等面积常规温室投入成本的1/3左右;二是易管理。雪寒韭菜耐寒、耐弱光,抗逆性强、适应性强,是一年投入,多年受益的多年生蔬菜,7-10年时间换茬即可,只靠日光照射积温,不需供暖;三是品质好。雪寒韭菜以施优质农家肥为主,是天然、绿色、安全食品,深受消费者欢迎;四是效益高。每栋大棚每年可割两茬,每茬韭菜可收入3万元左右,并且在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农闲季节生产,与其它大田农业生产互不干扰。
红塔村党支部书记丁胜介绍:“全村现有大棚1200多栋,大棚年收入1500到2000万元左右,村民的种植积极性很高。2022年,在上级政府的扶持下又建起了84栋,截至目前,村民在网上申报的就有80多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