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6日
首页
第08版:要闻链接

洮北区:秸秆还田在行动

本报讯 王月彪 记者 徐文君报道 白城市洮北区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用科技赋能农业,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

眼下,洮北区水稻秋收工作已全部完成,各地正在抢抓上冻前的有利时机,紧锣密鼓地推进水稻秸秆还田工作。记者在洮北区镇南种羊场聚宝山分场看到,一台台大型农用机械正在使用水稻秸秆还田技术作业。

正在田间忙碌的喜彬农副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长岳喜彬就是采用水稻秸秆还田技术的受益者,合作社的9000亩水田全部采用了秸秆还田技术。“我连续两年进行秸秆还田作业,经过测产每亩地能够增产70斤。”岳喜彬与记者聊了起来,以前没有进行秸秆还田,给他的水稻生产带来了很大困扰,当水稻插秧后,随着气温逐渐升高,上一年的秸秆开始发酵产生沼气,使稻苗出现了死秧现象,影响水稻生长,造成减产。

“通过两年的秸秆还田后,你踩踩我这稻田地,土壤明显发暄,这秸秆还田,你得喷上腐熟剂,按照技术人员要求去做,你不能想咋喷咋喷,必须达到水量。”岳喜彬口中的“腐熟剂”就是秸秆还田的关键所在。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就是通过机械将水稻秸秆全部粉碎后,均匀抛撒在地表,再用腐熟剂喷洒后将秸秆深翻埋到土壤中去的一项农机和农艺融合技术。通过水稻秸秆粉碎还田、深翻、加施腐熟剂等,加快水稻秸秆在土壤中腐熟速度,逐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减少化肥使用量,减轻化学污染,不断提高耕地质量,促进粮食增产。

“洮北区已经解决水稻秸秆还田的关键技术环节,一是水稻收获时,联合收割机加装秸秆粉碎抛洒装置,将秸秆粉碎至十厘米长度以下,并均匀抛洒于地表。二是粉碎后的秸秆上要喷洒秸秆腐熟剂。三是要将喷施完秸秆腐熟剂的秸秆马上采取翻埋悬耕或打浆的方式进行还田。”洮北区黑土地保护监测中心副主任屈浩宇向记者介绍。

自从去年洮北区实行大面积水稻秸秆还田实验以来,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两个还田实验分场省肥达到20%,增产达到10%。今年计划水稻秸秆还田面积3万亩,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80%以上。

洮北区将依托示范基地成功典型,整村推进,逐步形成以点带面、政府引导、农民参与的水稻秸秆还田机制,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提供技术支撑。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