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闫虹瑾 报道 截至10月23日,全省秋粮已收获80.9%,其中玉米已收76.1%,水稻已收94.7%,大豆收获基本完成,其他粮食已收96.9%。
在大安市红岗子乡马营子村,我省“黑土粮仓”科技会战盐碱地高效治理与综合利用“大安模式”水田万亩核心示范区内,沉甸甸的稻穗随风摇曳,水稻收割机在田中来回穿梭,伴随着机器“轰隆隆”的轰鸣,由院士团队组成的测产专家组正在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水稻进行测产。
“刚才我们测产结果,重度盐碱地良种良田良法模式的田块是571.39公斤,现在这个盐碱地已经显示出非常高的增产的潜力。刚才的测产结果表明改良后的这片田,亩产可以达到500公斤以上,这个实际上已经达到了普通的良田的生产的效率。”中国科学院院士刘耀光说。
今年,大安市建立了盐碱地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并引入9家盐碱地改良技术单位进行盐碱地改良技术探索,为今后盐碱地改良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今年大安市新增耕地1730公顷,在建面积3341公顷。
“大安市已开发盐碱地新增耕地12.73万亩,新增粮食1.2亿斤,目前大安市还具备水资源条件,未开发的盐碱地有53.3万亩,未来将预计实现增产6亿斤粮食。”大安市副市长杨昊谕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