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今天要多找一些烟头。”在湖北省武汉市沙湖公园,一场环保公益活动正在进行中。十岁的曹玉琦一路走在前面,低着头认真地搜寻着烟头,爸爸曹延召提着垃圾袋跟在后面,妈妈胡婧则在一旁陪着父子二人,不时出言提醒。
曹延召,武汉一工厂党委工作部副部长;胡婧,武汉市常青街道扬子社区副书记;曹玉琦,武汉市长征小学三年级学生。不同社会身份的一家三口,同是“武汉环保粉丝团”的环保达人。
这些年,曹延召和胡婧带着曹玉琦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公益环保活动,成为大家公认的“绿色之家”,被推选为2021年度全国最美家庭。不过,要说这一家子的“绿色”起点,还得从曹延召一个人的坚持说起。
环保起点,消除误解得到家人的支持
因为曾在媒体工作,曹延召一直有摄影采风的习惯。2012年以前,走在路上,从城市建设、自然风光到环保违法现象,他看到什么拍什么。可那时,曹延召并不知道发现问题后要向哪个部门反映,照片就这样存在了电脑里。直到后来武汉市搞城市建设,向市民征集意见,曹延召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上报了拍摄的照片。
“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以为石沉大海了,结果《长江日报》联系了我。”曹延召敢于监督、敢于举报、敢于建议的事迹被《长江日报》报道后,还登上了《人民日报》。从此,他被亲切地称为“较真哥”。后来,曹延召又成了武汉市公共交通、食药监和环境保护等许多行业的特聘监督员,参与武汉市政府“十件实事”验收的市民代表。
十年前,论坛、贴吧颇具人气。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官方网站“汉网”上有各种各样的小圈子,其中也包括环保圈。常常在上面发帖反馈问题的曹延召,很快就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湖北素称“千湖之省”,而武汉则是“百湖之城”。一群人合计后,成立了名为“护我百湖”的组织。每逢节假日,大家就相约去巡湖,捡拾垃圾,发现污染问题便拍照记录并反馈给政府。后来,他们又加入了“武汉环保粉丝团”,更规范地开展行动。
曹延召出身河南农村,有着深深的土地情结,见惯了青山绿水、草木苍翠,对环境污染格外敏感。不过当时,胡婧并不理解丈夫持续不断的热情,特别是儿子曹玉琦三岁从姥姥家回到爸妈身边生活后,她的抵触心理更强了。
“没有老人在身边帮衬,我们要自己带孩子,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在家陪陪孩子。”胡婧抱怨地说。曹延召则回道:“一件事情,默默地做了也就做了,但如果宣传后被朋友、同事以及更多人看到,他们说不定也很感兴趣,甚至也想参加。这样一来,就能带动更多人一起去做有意义的事。”
误解消除,胡婧也主动加入了环保队伍。因为在社区工作,胡婧常常接触到文明创建一类涉及环境保护的活动,所以早在2011年,她便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
环保路上,他和她的心贴得更近
夫妻二人各自在环保路上前行,偶有磕绊却也相得益彰。曹玉琦四五岁时,曹延召开始邀请母子俩和他一起参加环保公益活动。
“亲身感受过后,我发现环保活动和我想象中的不一样,它不是玩或是拍几张照片草草了事,而是真的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胡婧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是带着儿子去府河湿地捡垃圾。
那次,有专业老师在现场,领着大家沿河前进,一边介绍周边的植被,一边捡拾河边的垃圾。当时,曹玉琦年龄尚小,他发现了一个半埋在泥里的塑料袋。“妈妈,那儿有个垃圾。”说着他便伸手去拉,谁知竟越拉越长。看出儿子的吃力,胡婧劝说他离开。可曹玉琦不为所动:“不行,老师刚刚说了这是白色垃圾,很难降解处理的。”“可是这很危险啊。”“没事的,妈妈,爸爸也在这里。”儿子的“固执”让胡婧深受触动:“我当时觉得有点惭愧。其实,很多时候孩子比我们大人做得更好。”
自此,继曹延召后,母子二人也成了“武汉环保粉丝团”的环保达人。而一家人一起做公益,除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的环保意识外,还带给曹延召和胡婧一个意料之外的好处——夫妻关系也变得更加和谐。
每逢遇到一同参加活动的家庭,胡婧总能注意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看到相携而来参加活动的白发老人,她则忍不住感慨地说:“这个年纪还手挽着手,他们一定很幸福。我们要珍惜现在的生活,像他们一样白头到老。”
巡湖之外,曹延召一家还有个坚持了很多年的习惯——植树节种树。武汉、河南……夫妻俩带着曹玉琦在很多地方都种过树。“种树这件事其他的时间当然也可以做,但我还是觉得要让孩子养成一种习惯,记住有这么一个节日,我要去种一棵树,为城市添一点绿。”
环保梦想,一家三口同努力
巡湖、植树是仪式,更是曹延召一家对生活的尊重和热爱、对环保的坚守和信念。他们将平淡的生活经营得“绿”意盎然。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朱柏庐《治家格言》的这句名言在今时今日依然发人深省,曹延召一家在日常生活中更是将其贯彻始终。粮食不可浪费,餐餐几乎光盘。能做到这一点,“掌勺大厨”曹延召功不可没。
曹延召爱吃面食,而妻子、儿子喜欢吃米饭,那就“一锅两制”——电饭煲下面煮米饭、上面蒸馒头,一口锅满足两种需求。至于做菜,两人在家时,曹延召就做两个菜;三人吃饭,他则会多做一盘凉菜,“荤菜以牛肉、排骨为主,凉菜就算当时吃不完,晚上也能接着吃。”
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铭记于心的一家人,在废旧物品的改造利用上也颇有心得。心灵手巧又会画画的胡婧,每次外出购物,带的都是自己动手制作的环保袋。别人眼中的废品、纸盒,则是曹家共享亲子时光时的重要原材料。
值得一提的是,曹延召家的“绿色”不只体现在生活理念中,在他家的阳台上,不仅可以看到养的花、种的菜,还能嗅到一个游子对家乡的眷恋。2019年,曹延召回河南老家没有开车,而是选择坐火车。返程时,他带上了一株十香菜的菜苗。于是,小小的菜苗随着他,中巴、高铁、绿皮火车、公交车……来回转车十多个小时后,终于在曹家的阳台扎根,淡了曹延召的乡愁,浓了一家人的绿色梦想。
据《婚姻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