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慧凝 本报记者 徐文君
金秋九月,稻菽飘香,舒兰市各地正抢抓农时收割水稻,田间地头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在舒兰市永丰米业有限公司水稻基地,几台收割机正在田间穿梭。机械化作业为水稻收割按下“快进键”。
公司今年种植高标准、高效益生态农田41.5公顷,订单模式绿色水稻732公顷。采取稻鸭共生、稻蟹共生两种生态种养模式。将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综合利用稻田空间,节约耕地,将原有的稻田生态系统向更加有利的方向转化,形成良性循环。目前已经收割300公顷,预计10月上旬收割完毕。
在大米加工车间,多条大米加工生产线开足马力,一袋袋大米自动包装好,由机器手码垛。一会儿工夫,一袋袋大米通过传送带装满了货车。今年与华润五丰、中国邮政、娃哈哈、东北亚商贸等企业合作,永丰大米销往浙江、山东、山西、贵州、辽宁等地。目前,公司已经销售大米2万吨,预计年销售大米3.5万吨,产值预计2.2亿元。
公司通过稻米品牌建设,推行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打造集“研发、生产、示范、体验”为一体的永丰米业现代农业产业园。农田铺设观光栈道、园区建有稻田观测塔、现代农业设施展示园、游客中心、稻米科技文化中心、生物质燃料加工车间等。
其中生物质燃料加工车间将收割水稻剩余的稻壳加工成为生物质燃料颗粒,供周边供热单位使用。这种生物质燃料颗粒可替代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既能保护环境,又能实现节能减排,还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已经生产生物质颗粒6100吨,销售收入400万元。
公司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大力推行“订单农业”,通过流转、租赁土地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278户,人均年增收2500元。通过雇工带动40户农户人均年增收近1万元。
今年,舒兰市不断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促进三产融合,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舒兰大米已经成为一张白金名片,畅销全国40多个大中城市以及十几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