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1日
首页
第02版:综合新闻

通化县不断优化接处警机制

本报讯 程中林 记者 吴连祥报道 通化县不断优化接处警机制,依托信息化支撑,不断完善非警务事项分流工作流程,构建非警务警情分流处置新格局,使群众和基层民警双“获利”。

近年来,大量非紧急求助警情占用了基层有限警力资源。针对这一问题,通化县公安局创新工作方法,合力确定分流范围,确保求助有效精准分配。将110报警台受理的不涉及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灾害事故以及群众救助、举报投诉、建议等几大类非紧急求助警情,一律分流给民政局、住建局、文旅局、交通运输局、卫健委、应急管理局、供电公司等14家单位,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

明晰职责归属,完善处置流程。制定了110非警务警情分流机制,明确规定110报警服务台接到群众报警求助后,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的由公安机关直接出警处置。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但威胁公共安全、群众生命或者财产安全和生产安全秩序的紧急求助事件,由公安机关出警先期处置,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赶赴处置。其他一般事项由110报警服务台直接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处置。

加强宣传引导,提升服务质效。局情指中心充分利用电视、互联网、微信等媒介渠道,以及110宣传日、警营开放日、大走访活动等,广泛宣传110职责范围,不断增进群众对110报警服务平台与“12345”公共服务平台职能分工的知晓度,引导群众正确使用110报警服务和“12345”政务便民热线,更好地按照轻重缓急选择合适求助渠道,进一步推动了非警务警情源头分流和公安110主责主业的根本回归。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