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侯春强
8月秋高气爽,18日上午,第二十一届中国长春国际农业·食品博览(交易)会在长春农博园如约而至。这个琳琅满目、内容丰富的展会,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市民、农民。千斤的南瓜、百斤的西瓜,以及离土悬空、无土栽培的青菜等总是最能吸引人们驻足观看。
农博园的大南瓜总是备受瞩目,这瓜为什么能长这么大?“一是品种,二是种植技术。”站在瓜地前,农博园高级农艺师张东二介绍说,这种大南瓜,不适合农家种,更适合观光,每年来农博园的人们都想看看这些大瓜。
在农博园1号馆,“乡村振兴新时代、惠农普法伴您行”展台前,前来享受高品质法律服务的农民络绎不绝。据了解,本次农博会期间长春市司法局开设律师答疑问环节,为前来咨询的市民提供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各类法律问题一站式受理,专业律师和普法志愿者免费解答赡养继承、劳动纠纷、土地流转、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常见法律问题。同时,参展企业可以到展台前,领取法治体检卡,有了这张法治体检卡,在日常经营过程中遇到法律问题,就可以随时享受免费法治体检服务。
在农博园2号馆,精巧的剪纸、精美的石头画、别致的草编包、活灵活现的木雕,琳琅满目的手工艺制品让过往的人们流连忘返。
由省妇联、省农业农村厅等联合主办的2022年吉林省暨长春市“吉林巧姐”大赛暨市集活动在长春农博园正式启动。“我是梨树县蔡家镇孟家村妇联主席,2018年,我成立了梨树县巧姐手工编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当年有13人入社,目前,合作社成手一年能收入2万元左右。我们制作的材料以玉米叶子为主,做到了废物利用经济环保。”合作社理事长陈连杰介绍。
此届“吉林巧姐”大赛,将根据评委专家现场对作品创意表现力、技艺精湛度、商业推广价值等情况的综合评分,评选出各组别金、银、铜奖和最佳创意奖、最具商业价值奖。省妇联妇女发展部副部长耿默说:“吉林巧姐大赛和市集到今年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帮助妇女销售推广产品,为她们搭建合作交流的平台。充分利用展会经济,吸引更多的合作商对接订单,帮她们打开销路。”
本届展会重点聚焦数字技术如何以远超人们想象的速度改变中国传统农业。今年,农博会主题定为“发展数字农业、引领产业发展、增强交易功能、助力乡村振兴”。本届农博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字农业企业集中展示了数字技术在农业全产业链中的应用与创新。
在农博园的农机广场,有一处智慧农机展台,几台大号的无人机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参展商和游客驻足观看。农机展示负责人刘强介绍道:“载重量30升的药箱,正常的话大概能作业二三十亩地。通过传感器可以实现精准反灌层飞行,飞机始终能够和作物保持相对高度。”
“吉农云”是省、市、县、乡、村五级架构的工具化平台,拥有卫星遥感、农业物联网、智慧农机、玉米大数据等23套支撑应用系统,具备业务应用、数据采集清洗、叠加分析和数据分发等功能。目前,这一平台正在我省快速推广。吉林省汉安益农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娜介绍:“现在农民种地不一样了,依托大数据,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能实时检测地里土壤和农作物生长情况,一个手机就能搞定。”
近年来,全国在农业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其中不少技术、模式、装备在长春国际农博会上得到展示。主办方表示,科技推广是长春农博会经久不变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