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18日
首页
第04版:特别关注

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永吉县西阳林业站发展绿色经济拓宽农民致富路

□ 魏静 本报记者 侯春强

永吉县西阳镇团山子村农民金立强,原本在外地打工。2015年,他回到家乡,在西阳林业站的建议下通过种植大榛子创收。西阳林业站的技术员杨宏军专程去辽宁省学习大榛子的培育技术,传授给金立强及其他种植户。从种苗的选购到具体的管护技术,西阳林业站的工作人员都进行全程指导。目前,金立强共种植大榛子10公顷,已达到盛果期,每年增收30多万元。在西阳林业站的帮助下,金立强带领更多村民开始种植大榛子。如今,团山子村已有24个大榛子种植户,发展榛果园40公顷。

“在葡萄园里掐蔓儿,一天能挣100元,我今年连续干43天。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真好!”63岁的张淑琴是西阳镇马鞍山村的农民,由于年龄大,家里还有庄稼要照料,不能外出打工。她就在空余时间到葡萄园打零工,一年能赚2万多元。像张淑琴一样,来马鞍山村葡萄种植园打季节工的农民,每年有5万人次。在西阳林业站的帮助下,马鞍山村的葡萄种植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2012年,在林业站的技术支持下,马鞍山村农民金永革研发出了适应北方寒地种植、抗病能力强的优良葡萄品种“金红娃”,当年,马鞍山村的葡萄销量就增加了两三倍。“金红娃”葡萄苗销售到东北三省和云南、上海等地,售苗收入300余万元。为将葡萄种植技术传授给更多农民,西阳林业站与马鞍山村党支部每年都联合组织召开一两次葡萄技术交流会,详细讲解葡萄种植技术,帮助农民开拓经营思路,提高种植水平。近几年,马鞍山村86名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陆续返乡发展葡萄产业,村里每年新增葡萄大棚100多个。目前,全村共有葡萄种植户446户,注册家庭农场45家,种植葡萄总面积350公顷,年产葡萄近900万公斤,年产值7620万元。

西阳镇兴隆川村农民齐行武是当地的养蚕大户,有4公顷地用于养殖春蚕,有7公顷地用来养殖秋蚕,一年纯收入十几万元。在西阳镇,像齐行武这样的养蚕户有152户。每年寒冬腊月,西阳林业站的工作人员顶风冒雪现场勘查,帮助蚕农做蚕场更新外业调查,方便蚕农及时进行蚕山更新。春蚕制种期间,西阳林业站每年都会派技术人员到现场指导农户对养蚕用的蚕室和蚕具进行熏蒸消毒,帮助农户建立储存蚕茧的储存窖。在养蚕的过程中,林业站的工作人员随时跟进做技术指导,并帮助蚕农联系销路打开市场。在西阳林业站的帮助下,西阳镇的养蚕业快速发展,蚕山总面积达1066公顷,养蚕业年销售额2500万元。

西阳林业站位于永吉县西阳镇,辖区林地面积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56.43%。林业站始终坚持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共同推进,指导和帮助农民发展大榛子、柞蚕、葡萄、林下参、红松果、林木种苗等林业产业项目,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为群众提供丰富的生态产品和绿色经济产品,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西阳林业站将带动全镇林农增收致富作为重要目标。林业站协助镇政府搞好作业设计,制定林业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全镇的绿色经济发展;多次深入林区调研,累计踏查千余次,帮助农民确定发展项目;加大政策宣传,提高农民发展林业产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深入林间地头,实地指导林下种植和养殖技术,不断提高林农的科技水平;每年初组织召开全镇林下经济现场会,邀请专家讲课,交流沟通经验;帮助多名林农办理苗圃证、检疫报检等,确保不误农民生产的黄金时间;帮助林农购买优质种苗和联系销售渠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断引导林农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培育打造了以葡萄种植户金永革、红松果种植户姚丽艳、大榛子种植户金立强、柞蚕养殖户齐行武、林木种苗种植户赵永祥为代表的多名林农大户,稳步扩大全镇林业产业发展规模。

西阳林业站发展绿色经济带领农民走上增收致富路。目前,西阳镇建设苗木基地300公顷、发展红松果林100公顷、发展林下参35.33公顷。全镇林业产业发展总面积突破2000公顷,2021年全镇林业产业产值达到9000多万元。发展绿色经济累计带动农民就业3万余人次,每年促进农民增收300余万元。西阳镇的林农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年均收入10万元以上的林农达到207人。

西阳林业站站长崔国库说:“林业站利用林业资源优势,带领全镇农民发展绿色经济增收致富。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充分释放生态优势,让绿水青山变成林农的金山银山。”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