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16日
首页
第08版:要闻链接

蛟河保护性耕作保粮丰

本报讯 徐秀红 记者 徐文君 报道 近年来,蛟河市始终将保护黑土地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之策,推进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面积逐年扩大、节本增效效果不断体现。

在蛟河市新农街道的农机科技示范基地,市农机总站农机技术专家李进波操控无人机对基地中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种植的玉米进行机械化植保作业,无人机以低空低量航空施药的方式为玉米施药,这种方式可大幅度提高农药利用率,其作业效率是手动喷雾机的50倍、机动喷雾机的15倍。目前,蛟河市玉米正处于田间管理阶段,玉米长势良好,后续会加强田间管理,为秋季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今年开春以来,市农机总站的技术专家不断深入各乡镇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指导工作,查看前期播种质量和后期玉米长势,解决技术难题。河南街道的种粮大户籍晓明就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受益人,今年种植的300多亩玉米全部在农机总站技术专家的指导下采用秸秆覆盖条带耕作技术。田间调查显示,玉米长势明显优于常规种植,采取此项技术使上年秸秆全量还田,不但解决了秸秆焚烧问题,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起到了增产增效增收的效果。

截至目前,蛟河市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共2.6万亩。接下来,市农机总站将持续深入各乡镇开展保护性耕作技术培训指导工作,针对百姓关心的种植技术、农机作业成本、丰产增收效果等开展科普宣传和政策宣讲,让保护性耕作观念深入百姓心中,全面促进黑土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