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郭小宇
靖宇县原名濛江县,1946年2月14日,为纪念在此殉国的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民族英雄杨靖宇将军,易名为靖宇县。1994年,靖宇县被列为国家级贫困县,2002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20年4月11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靖宇县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
近年来,靖宇县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摆在突出位置,以“固成果、抓发展、促振兴”为工作主线,坚持稳政策、强兜底、救急难,持续抓产业、保就业、促增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增强“造血”能力,多措并举促进脱贫群众增收
当记者见到高秀虎的时候,他正在灵芝大棚里忙活着,“现在正是灵芝孢子粉采集的时节,我几乎每天都在大棚里时刻注意采集的情况。”
高秀虎是龙泉镇大北山村村民,2003至2004年,连续两次车祸让他落下了终身残疾,原有的积蓄基本都花在了医药费和康复治疗上。但是他没有气馁,偶然间接触到了灵芝,天生好学的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又通过县里镇里组织的培训班和到外地考察学习种植灵芝的机会,学成技术后,他开始种植灵芝。借助县政府和镇政府的大力帮助,他的高品质灵芝当年就挣了2万多元。他边生产边实验,在多年的生产经验中掌握了灵芝种植独门技术,孢子粉的产量翻番,他从原来的一个种植棚慢慢发展成了几十个棚,还清了所有外债。创业成功后,附近的村民纷纷向他请教。面对乡亲的求助,高秀虎有求必应,还为本村困难户免费指导灵芝和贝母种植技术,为让困难户早日富起来,他每年都免费发放一定量的菌种和中药材种栽。在他的帮助下,很多人摆脱了困难生活。目前他的合作社和公司共安置残疾人20人,其中建档立卡残疾人10人,每年挑选本村3名困难残疾人,每人补助1000元作为药材种栽补贴款;帮扶龙泉镇癌症患者4名,还为建档立卡脱贫户免费交纳居民保险与合作医疗,传授中草药种植技术和致富经验,坚持为残疾人和困难户发放种栽款。
为提高农村“造血”能力,促进脱贫人口纯收入稳定增长,靖宇县积极开展了“抓产业、促就业、稳增收”工作。县委、县政府成立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下降整改工作专班,明确了县级主要责任;同各乡镇党委政府签订《靖宇县2022年脱贫人口保增收责任状》,压实乡镇主体责任;推动农业、就业、民政、社保等部门制定本行业的脱贫户增收专项方案,夯实行业责任;推动帮扶部门全程参与脱贫户增收工作,抓实包保帮扶责任。
投资1273万元继续实施“因户施策、以奖代补”项目,帮助发展蓝莓226.8亩,带动脱贫户71户130人;发展道地中药材874.5亩,带动脱贫户1270户2241人;发展食用菌167.3万袋,带动脱贫户792户1311人;养殖肉牛7753头,带动脱贫户563户1182人。同时,通过资产收益类项目带动脱贫户1381户2563人累计增收约55.7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40.3万元。帮助脱贫户在房前屋后发展蓝莓、蓝靛果、贝母、天麻、五味子、人参、木耳、灰苏子等种植项目,肉牛、梅花鹿、猪、鸡、鸭、羊、鹅、蜂等养殖项目,以及经营山庄等近30种庭院产业项目,带动脱贫人口2624户4156人。积极开展技术指导,由农、林、牧、特四类12名专家组成的科技特派员专家服务团队,对55个脱贫村实施产业技术帮扶全覆盖,累计入户指导500次,指导脱贫人口约1200人。成立了 394 人的县、乡、村三级乡村振兴指导员队伍,对全县农村居民进行指导服务,累计入户指导服务4169人次,宣讲乡村振兴政策12027人次;帮扶脱贫户落实小额信贷187户712万元,实施增收项目66个,预计可增收515.8万元;帮助销售农产品54.2万元。
组织“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3场大型公共就业服务招聘会,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2298人,其中县内1662人,县外省内212人,省外424人。深化对口帮扶,组织湖州专场招聘会两场,向湖州输出脱贫劳动力16人。在保持原有的公益岗总量不变的基础上,围绕护林、护河、治安协管等岗位,开发增设公益岗位。围绕疫情防控、秸秆焚烧等全市重点工作,开发一批临时公益岗位。目前,脱贫人口和监测人口中通过长期公益岗位就业709人,临时公益岗位就业432人。通过发展蓝莓、人参、贝母、花卉等种植以及小霞酸菜厂、黄酒馆村蒲公英烘干厂等资产收益类项目,雇用脱贫人口812人,带动人均增收3565元。两个就业帮扶车间解决脱贫人口就业12人。目前,有劳动能力脱贫人口就业2831人,超额完成年度就业目标的23.4%。有劳动能力的110名监测人口和105名易地搬迁人口全部实现就业。
针对无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加大对优质村集体项目的帮扶力度,通过村集体产业项目分红增加其收入。加强村级光伏电站日常运维,利用光伏收益重点支持无劳动能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充分利用最低生活保障、临时救助、养老保障、残疾人补助等兜底帮扶政策,保障群众收入稳中有升。
推进乡村建设,持续提升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花园口镇花园村的郭大爷正在自家小院里莳弄葡萄架,他对记者说:“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房前屋后拾掇得干干净净,屋顶是村里给换的新瓦,路是新铺的柏油路,坐在新建的小广场上,和老伙计聊一聊,看着城里人开车来我们村里度假,还真感觉自己也在城里住呢!”
花园村处于白山湖最上游,松花江南岸,交通便利、气候宜人、风景秀丽。2022年,花园口镇抢抓“一山两江”品牌战略机遇,将花园村纳入示范村创建计划,力求打造“吉林省红色文旅第一村”,实施了26个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建设项目。现已完成了镇口休憩小品景观,素筑民宿,镇口篮球场绿化项目,新区房屋更换树脂瓦项目,高速口景观项目的绿化,花好悦园·口袋公园项目、漫画街等项目。正在进行的镇口高速口景观项目即东北抗联诞生地项目、儿童研学游乐园、花园村新区红色酒吧、共享农业产业基地等项目。一系列项目的建成,既提升了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生活质量,又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达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靖宇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创建工作,始终把示范村创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今年,新选择了9个示范村进行创建。在充分借鉴2021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2022年吉林省示范村创建要求,创新提出开展示范村创建“谈思路、比创新、亮成果、树典型”比创活动,通过比赛的方式营造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提升各乡镇示范村创建的工作质效。此次活动分三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比谋划、比思路已于5月初结束,示范村创建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第一阶段共谋划项目111个,计划总投资1.3亿元。目前示范村创建各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推进中,谋划项目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接下来,第二阶段“比推进、比质量”和第三阶段“比推进、比质量”活动将分别于8月上旬和9月下旬开展。
农村道路方面,在全县20户以上自然屯通硬化路全覆盖基础上,新改建农村公路9.3公里,安防工程处置隐患里程20.2公里,改建危桥3座。按照“一路一景、一路一花”设计理念,在县道凉靖路63.2公里处实施20米的休闲文化长廊和750平方米的港湾式停车场的建设。建设乡镇运输服务站1处,侯车亭10处,农村交通、客运、物流更加便捷。针对农村乡镇电网开展了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清查整改用电隐患42处,对所有66千伏变电所相关设备进行了检测试验,有效提高了农村用电可靠率。加强通讯网络建设,实现全县111个行政村20M及以上宽带网络全覆盖,所有行政村3G移动网络全覆盖,县城周边村4G移动网络全覆盖。
持续加大“三清一改一建”力度,派出保洁员1.85万人次,投入垃圾转运车辆5018车次,清运垃圾 1.08万吨,清理乱堆乱放1037处,清理卫生死角429处,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0.35万吨。持续加大督查暗访和巡查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大力推进改厕工作,对旧厕全面拆除。印发《无害化卫生旱厕使用说明》,引导农户自觉维护厕所的日常使用。对40余户将厕所改为它用的全部恢复正常使用。组织专人到8个乡镇36个改厕村,利用悬挂标语、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对厕所使用和除味方法进行宣传。对农村厕所进行全面摸排,发现问题厕所62个,以原地修复或重新建设的方式全部完成整改。
结合靖宇县“六域党建”引领“七城”创建工作,在全县各乡镇、村屯积极开展宣传教育、环境整治文明行动以及“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宣传等各类活动300余场,发布《文明过节倡议书》等多个移风易俗公益广告和《战“疫”微光》《静待花开》等宣传视频,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素养。持续开展“十星级文明户”“最美家庭”等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清理、文明理念宣传、移风易俗等各类活动。开展《村规民约》修订以及红白理事会组建工作,引导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持续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前全县111个行政村村规民约制定工作全部完成。持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由县领导带队,对全县8个乡镇、111个行政村开展换届“回头看”工作,累计走访1680户、召开座谈119场、个别访谈400余人,查摆突出问题8个,建立乡村领导班子问题台账,细化工作举措16项,实行定期调度销号管理制度,推动责任落实。对照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2种情形,确定软弱涣散村党组织6个,制定整顿方案,细化工作举措21项,建立“红黄绿”牌督办机制,推动落实整改任务。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方式,组织各村党组织开展《反有组织犯罪法》学习,对21名新选任村“两委”干部开展联审工作,严把选人用人入口关。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排查,完成排查表96份,村干部、村民代表等季度备案花名册64份。构建网格化乡村治理体系。111个村级党组织、452名村干部、872名农村党员、1707名群众代表对全县农村12833个常住户建立四级联防工作对接体系,实现工作“触角”全覆盖。健全“基层调解组织”和“百姓说事点”,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网络作用。全县设调委会401个,其中县级调委会1个,乡镇调委会8个,村级调委会111个,社区调委会7个,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7个,个人调解工作室4个,人民调解员1749人,百姓说事点232个。深入开展“枫桥式”派出所、司法所创建,完成配备一村一警及一格一警144名。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共建成县级综治中心1个,乡镇级综治中心8个,村(社区)级综治中心118个。织密社会面治安防控网络,完成“雪亮工程综治视联系统”点位建设86个,治安监控点位908个,人脸识别前段点位28套,治安监控点位覆盖率达到80%。
在农村13所义务教育学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惠及义务教育阶段学生2418人。大力推进“三个课堂”应用实施,打造靖宇三中、花园学校两所省级“互联网+教育”双优示范校,真正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到农村学校,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投资30万元在珠子河村建设农村养老大院,进一步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送电影下乡活动,每周免费为村民放映电影1场。开展送演出下基层活动,在8个乡镇演出戏剧34场。举办“中老年群众迎新晚会”“2022年三区人才庆元旦文艺汇演”等。为庆七一,喜迎二十大,相继在靖宇镇濛江村、濛江乡八宝村、三道湖镇清江村、花园口镇巴里村等多个乡镇行政村开展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实施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111个行政村全部建成配套齐全、设施完善的农村文化广场。
建强驻村队伍,持续增强驻村帮扶实效
三道湖镇向阳村第一书记崔宝军正坐在村部的监控大屏前,看着村民趁着天空放晴,抓紧时间采摘蓝莓。崔宝军介绍说,在帮扶单位吉林省政务服务和数字化建设管理局的包保帮扶下,向阳村按照“1+2+N”总体布局,积极推动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数字农业助力产业升级。建成的向阳村农田基础数据平台,通过益农云数字农业云平台后台可以查看全村各家土地基础信息情况、地块情况、种植情况等信息,村民可以通过益农宝APP对自己家的地块进行相关农事操作,系统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对农户的基础农事操作提供相应的种植建议,提升科学种植能力,并做到从田间到餐桌,全程质量溯源;借助农业物联网,实现农田空天地一体化高效管理,为农户提供更准确、更科学的基础种植数据,通过搭建农产品云仓,打通农产品渠道通路,提高农民收入。
靖宇县积极发挥各级第一书记作用,推动全县乡村振兴工作稳步推进。同时,全县选派驻村帮扶干部235人,其中,向56个乡村振兴重点村选派驻村干部172人、联络员4人,向55个非重点村选派驻村联络员59名。建立组织部门、派出单位、乡镇党委、所驻村“四级联管”工作机制,严格落实日常考勤,执行食宿在村、考勤请假、工作报告、纪律约束等制度。建立驻村干部“双周”督查工作机制,抽调相关部门行业骨干成立县乡两级督导组9个,每两周对56个乡村振兴重点村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一次全覆盖督导。6月份以来开展督查14次,完成全覆盖督导3轮,印发驻村干部通报1期,驻村帮扶简报2期。开设践行“两山”理念试验区培训课堂,举办乡村振兴驻村干部培训班4期,累计培训驻村干部317人次。成立考核组对驻村干部“四项职责”内容及纪律遵守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对驻村干部综合评价、评先选优、表彰奖励、提拔使用、职称评聘和调换召回、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
引才聚智,赋能靖宇振兴
8月4日,在中国·靖宇第五届长白山寒地蓝莓节上,靖宇县聘请了吉林农业大学、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秘书长吴林教授,沈阳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院长、加工专家、中国园艺学会小浆果分会副秘书长李斌教授等14名专家为靖宇县长白山小浆果产业科技顾问。这是为了发挥科技顾问专业技术专长,深挖长白山小浆果产业潜力价值,在决策咨询、技术创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持,缩短产品从研发到商品化、市场化的周期,助力靖宇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享誉国内外的优质产品、优秀企业和优良品牌,全面提升长白山小浆果产业层次,推动产业迭代升级。
近年来,靖宇县一直注重从域外引进人才,帮助靖宇发展提质增量。为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和文化软实力,邀请清华大学教授到濛江乡葫芦头沟实地踏查并提出旅游规划,邀请长春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贺柏平一行到靖宇县调研红色文旅发展工作,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玉到景山镇景山村对村集体经济项目羊肚菌种植进行实地调研。开展“人才助企”走进靖宇活动,郜玉钢教授、吴林教授、孙荣福高级工程师深入田间地头,提供天麻、蓝莓、蔬菜大棚技术支持。积极搭建科技人才和本土人才沟通桥梁,采取“视频连线互动”科技助力形式3次。依托“人才编制池”,开通“绿色通道”,发布《2022年靖宇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公告》,计划引进农学研究生4人,加大对本省高校毕业生、本地户籍和目前在靖宇工作的青年人才引进力度,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33人。一系列招揽人才的政策,吸引了大批域外专家学者为靖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全面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