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7月23日
首页
第05版:专家热线

黏虫防治方法

□ 植保专家 张振铎

黏虫是鳞翅目夜蛾科的重要害虫,幼虫为害水稻、玉米、谷子等禾本类作物及蔬菜等16科100多种植物,是一种全国发生的迁飞性、杂食性、暴食性农业害虫。幼虫主要取食农作物的叶子,4龄以后进入暴食期,大发生时可在短期内将作物叶片全部吃光,造成严重减产。当一块地作物被吃光以后,会成群结队地迁移到其他地块,继续为害,造成更大损失。

黏虫幼虫3龄前体长一般在1厘米左右,且常常隐蔽为害,不容易发现。4龄幼虫头壳上出现类似“八”字形的纵纹,背部有5条纵线。因此要想高效地防治黏虫,首先要准确地调查黏虫的发生数据,对田块不同区域的作物包括地头杂草都要进行调查。调查时携带一个白色搪瓷盘或一块白布,铺在水稻、谷子等矮秆作物或杂草样点下,拍打植株,如此重复数次,直至拍打再不出现幼虫为止,检查幼虫的虫龄及数量。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先检查心叶、叶腋、雌雄穗及干叶及干叶卷缝内的虫量、虫龄。调查之后,根据调查的结果,对确实发生黏虫且预计将构成较大为害的田块,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农业防治。中耕除草防虫,凡是杂草多的地块,黏虫幼虫数量就多,所以中耕除草可以既消除草害,又可以减少黏虫食源,中耕培土还可以改善土壤和农田小气候等生态条件,促进植株生长,抑制黏虫的发生。

物理防治。利用黏虫的假死性,轻轻拍打玉米等寄主植株,幼虫会从植株上掉下来并全身卷曲装死,然后收集在一起处死。由于大发生时高龄幼虫具有群体爬行、扩散为害的习性,可以在没有发生虫害的田块周围挖一条宽30厘米、深20厘米的沟,在沟内撒上杀虫剂从而有效防治幼虫扩散,保护未发生黏虫的田块。还可以在田块周围用塑料薄膜隔离,控制幼虫的发生为害。

化学防治。根据调查的结果,抓住幼虫3龄期前用药防治,施药以上午10点前、下午4点后为宜,重点喷洒植株上部。幼虫低龄低密度阶段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等生物农药进行防治,应急防治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溴氰菊酯、顺式氰戊菊酯等杀虫剂集中防治,控制暴发、遏制幼虫危害。发生面积较大的地块,可以抓住低龄幼虫最佳防控时期实施统防统治和联防联控。注意水稻田不可选用菊酯类农药。

本期关注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