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那么长,不要忘记彼此相爱,互相提携。一定要多沟通,互相理解和包容,一起去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也一起分享琐碎日子里的点滴幸福。”这是获得2019年全国“最美家庭”罗华三、霍淑兰家庭,对“家”和“家人”做出的最好诠释。
“是恒久不变的血缘,更是同舟共济的伴侣”
一个普通的周六下午,在天津蔺县某小区的一套房子里。罗华三和老伴霍淑兰坐在客厅,大儿子、二儿子陪坐在侧;厨房里,小儿子掌勺,正和女儿、三个儿媳一起准备晚餐。老人的谈笑声、孩子的嬉闹声、锅里的“滋滋”作响声合在一起,和谐美好又温馨。
老少三代加起来一共16口人的大聚会,对罗家来说是家常便饭。“所谓亲情,不仅是恒久不变的血缘关系,更是同舟共济的亲密伴侣。”某电视剧里的一句台词,是这热闹景象的最真实写照。
今年75岁的罗华三和77岁的霍淑兰是山东省德州市武城县郝王庄镇罗庄村人,两人于20世纪60年代结婚,已携手走过半个多世纪。霍淑兰出身于书香门第,上过初中,当过民办教师、赤脚医生及合作社售货员。两人结婚后生育了一女三男,罗华三觉得农村的孩子要早点儿出去挣钱结婚,霍淑兰却认为要多读书。无奈,当时家庭条件有限,四个孩子都是读完初中便辍学了。最大的女儿在家务农,之后嫁到了邻村,三个儿子初中毕业后去城里打工。
早早辍学的姐弟四人的命运为何后来全都发生了天翻覆地的改变?女儿说:“是三个弟弟齐心协力扶持、鼓励我,我才改变了命运。”二儿子和小儿子说:“我们今天的成功,全得益于大哥。”大儿子罗浩说:“因为我有世界上最朴实勤劳的父亲、真诚无私的母亲和有爱的姐姐、弟弟。”他们说得都没错。但若要追溯这个家庭为何会创造奇迹,长子罗浩的人生经历里藏着答案。
初中毕业后不久,罗浩去了北京工作,成为一名电焊工。两个弟弟初中毕业后也相继跟着罗浩去了北京,三兄弟在同一家公司做电焊工,各个踏实勤劳,深得领导和同事的喜欢。但母亲霍淑兰细心,看出罗浩不喜欢这份工作,便说:“你还年轻,多读书,四处走走,没准儿哪天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工作了。”
母亲的话让罗浩深受启发,他租住的地方离中国政法大学比较近,那里的图书馆对外开放。一天下班后,罗浩去了图书馆。或许是身边静心读书的大学生让罗浩心生羡慕,当律师的念头突然跳进了他的脑海。
“若生在另一个家庭,我可能早就不在了”
得知罗浩想当律师,全家人大力赞成。一天晚上,罗浩在收听《法治园地》广播节目时,得知政法大学招自考生,便报了名。1994年,罗浩获得了大专学历。拿到大专文凭就能考律师了,罗浩离梦想近了一步。但两个月辅导班刚上了一半,罗浩就突发严重哮喘并伴随胃食管反流,不仅要终止辅导班学习,连工作也做不了了。
1995年,罗浩回到老家,之后八年,他都待在家里养病。“零收入、零付出,每天都过得生不如死。”时隔多年,罗浩感叹,“如果我生活在另外一个家庭,早就不在人世了……”罗浩的感慨里,藏着对家人的深切感恩。
回农村后不久,罗浩就去同村的未婚妻家退婚,他不想拖累她。然而,这名勇敢的姑娘却坚决地跟他领证结婚。两个弟弟为了方便照顾哥哥,辞掉北京的工作回到德州打工,每月拿到工资就送回家给哥哥治病;父亲带着罗浩四处求医问药,做过赤脚医生的母亲给罗浩打封闭针,姐姐则帮忙照顾弟弟的生活起居。2003年,得知北京二炮医院有一名治疗哮喘病的专家,父亲和两个弟弟带着罗浩来到北京。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罗浩的哮喘病好了很多,只要在饮食上多加注意,不干重体力活儿,基本不会发作。
“四个孩子都有所成就,老伴功不可没”
熄灭许久的律师梦想再次被点燃,2004年,罗浩在亲戚的介绍下去北京某律所实习。2007年,他通过专升本考试获得本科文凭。与此同时,两个弟弟也都通过自学获得了大专文凭。2008年,三兄弟把在农村种了22年地的姐姐也接到了北京。
初到北京,姐姐做的是保洁工作。住着弟弟们租的房子里,看他们三个比着赛往前奔跑,姐姐也不甘落后,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自学。2011年,罗浩拿到了律师资格证,姐姐通过了会计资格证考试。三兄弟的妻子都来自德州农村,只有初中文凭,但她们也先后拿到了会计资格证。
罗浩进入某律所任专职律师那年,两个弟弟合伙成立了一家建筑公司。哥哥任公司法律顾问,姐姐出任会计。时过境迁,罗华三的四个孩子都实现了人生逆袭,在北京稳稳扎下了根。
每当邻居夸赞罗华三培养出了四个出色的孩子时,罗华三都会说:“他们成才立业,都是我老伴的功劳。”罗华三说得没错。农村总有做不完的活儿,加上家里孩子多,霍淑兰每天忙得脚不沾地,但再累再忙,她每天睡觉前都会看一会儿书。“我们兄妹几个的学习成绩都不是特别优秀,但各个都爱读书。”罗浩说,“书本是最不会亏欠人的。”如今,年近八旬的霍淑兰依然爱读书看报。
罗浩是知名律所的高级合伙人,代理的案件都顺利结案,无一纠纷;老二和老幺合开的公司,自创办以来从未欠过工人一分钱。霍淑兰总告诫他们,做人要俯仰无愧于天地。“我最骄傲的不是他们挣了多少钱,事业做得有多大,而是他们踏踏实实,不做亏心事。”
“刻在心坎儿上的,是一家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为了孩子读书,姐姐几年前去天津蓟县买房定居。不久后,罗浩和两个弟弟也在同一个小区买了房。此后,蓟县成了一大家人的第二故乡。每逢周末、节假日,姐姐一声招呼,三个弟弟就带着家人驱车前往。
每年春节,三个儿子都会携家带口回德州父母家。每当这时,罗华三老两口就什么都不用干,小儿子掌勺,三个儿媳帮忙。因为那场重病,罗浩回到家什么都不用做,“一个家庭要和谐幸福,每个人都要付出,而我的付出方式就是多发红包。”罗浩笑着说。
罗家建了一个名为“幸福大家庭”的微信群,群里每天都热闹非凡,谁去哪里出差、哪个孩子在学校参加了什么活动、哪家做了什么好吃的,大家都爱在群里分享。“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光,每分每秒都珍贵。”罗浩说,“人这一生,真正能刻在心坎儿上的,是一家人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文中罗浩为化名)
据《婚姻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