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徐秀红 记者徐文君报道 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蛟河市以“优”“惠”“促”字为抓手,念好“三字诀”,对标高位、攻坚堵点,全面推动全市营商环境迈上新台阶,步入新阶段。
“优服务”,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新格局。蛟河市将高端肉牛22万吨反刍饲料加工项目作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再改革、再创新的试点工程,依托“蛟河市工程建设审批服务专区”,通过建立重点项目专班负责、专人包保、专项服务的“三专”工作措施,全面推动项目报批提速增效,打造全市重大项目审批“零跑动”新格局。为项目提供“一对一”服务。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项目立项之初,市政务服务局及时成立了重点项目服务工作专班,主要领导挂帅,由发改、住建、自然资源局、环保审批业务人员组成服务团队,相关职能部门主动“走进”项目,与企业开展前期会商,结合项目具体情况,为其量身定制“一张流程图、一个推进表、一份事项清单”,明确一名具体项目责任人,全程负责项目的各大事宜。化身项目的贴身“管家”。在企业自愿申请的前提下,市政务服务局与企业签订“管家聘用”委托书,由代办人承担“管家”职能,全程无偿为企业办理开工前的所有手续。同时,市政务服务局为企业全力推进“拿地即开工”审批新模式,开辟绿色通道、容缺办理等服务措施。
“惠民生”,开启稳岗就业新篇章。稳住就业存量。制定印发《蛟河市人社领域进一步促进就业若干政策措施》,顶格落实稳就业政策,已为179户企业发放稳岗补贴124万元, 全年预计为234户企业发放250万元;对有特殊用人需求的限上和规上企业,实行“特事特办”,集中力量帮扶重点企业;开通容缺受理贷款申请渠道。目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29万元,扶持创业者198人。做大就业增量。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争取大学生“带岗入伍”名额12个,征集就业见习岗位100个,补发2021年就业见习补贴38.6万元;组织开展“2022年春风行动”,积极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截至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9万人;为4600名实现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发放2021年度社保补贴1700万元。提升就业质量。抽调55人建强“两员一师”队伍,开展专业化、精细化公共就业指导,“一企一策”落实人力资源配置服务;班子成员队摸底企业用工需求和各类群体就业意愿,建立供需平衡;依托“96885吉人在线”平台发布岗位信息167个,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6场,拓宽岗位对接渠道。
“促发展”,营造社会诚信新氛围。推进守信激励大提升。蛟河市在医疗卫生、文化旅游等领域,探索开展“信易+”守信激励工作,推出多种守信激励措施,为特殊守信主体制作颁发“蛟河市民诚信卡”134张,让守信者充分享受“信用红利”。构建常态化“信易贷”平台推广机制。由市政务服务局和市人社局组建联合推广小组,推出“信易贷”平台进家门活动,对全市有融资需求的中小企业“点对点”“手把手”进行指导分析,争取为企业找到最合适、效益最大化的信贷产品。年初以来,该市注册“信易贷”平台企业数390家,发放信贷资金125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