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贫苦的生活环境中顽强成长,经历过痛苦、孤独与无助,也收获了更多的爱与鼓励;从一个被众人帮助的青年创业者到为众多青年创业者插上“翅膀”的创业导师,这一路,他仅仅用了七年。他就是“包子哥”刘伯敏,南京苏青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放牛娃的春天
1988年,刘伯敏出生于甘肃省陇西县福星镇一个山村。母亲是农民,父亲是一名代课老师,没有编制,每月仅300元的代课费是整个家庭的经济来源。
在刘伯敏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坚韧的人,他热爱自己的工作,虽然每天去学校要走一个多小时,但无论刮风下雨,父亲从未迟到过。那时候,父亲最大的愿望就是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走出大山,看看外面的世界。而刘伯敏或许就是那一个最迫切想走出去的孩子。
因为家庭条件艰苦,刘伯敏从小就帮家里放牛。读初中时,他会在闲暇时间做些小生意,过年卖花炮、赶集卖水果,挣点钱补贴家用。高中时,听说三叔在内蒙古做焊工,收入颇丰,刘伯敏便产生了学技术的念头。那个暑假,他踏上了开往内蒙古的列车,他不知道未来的路到底会怎么样,有些许害怕与无助。但是,刘伯敏又默默地告诉自己,只要努力,一切都会改变,一切皆有可能。
高中时的每个暑假,刘伯敏都跟着叔叔去外地打工攒学费。巨大的工作量直接导致了刘伯敏第一次高考失利。之后,刘伯敏收拾行囊,开始了打工生涯。工作艰苦,哪怕是按时按量地完成了工作,也常常遭到包工头的训斥。这让刘伯意识到,能够帮助自己真正走出大山的唯一途径,只有学习。于是,在老师的帮助下,他回到高中复读。
最终,经过努力,刘伯敏考上了南京工程学院,成为村里第一个本科大学生。然而,5000元钱的学费,对刘家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于是,放暑假的时候,刘伯敏跟着叔叔去工地上烧电焊,一个月挣了2000元钱。剩下3000元钱是村里的父老乡亲10元、20元给凑齐的。“就是靠着这5000元钱,我迈出了去南京发展的第一步。”
我们的青春海阔天空
2010年8月底,刘伯敏坐上了开往南京的火车。交完学费和住宿费后,他身上只剩下50元钱。那时候,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用自己的双手挣钱,不再向父母伸手。于是,从大一开始,刘伯敏试遍各种兼职:洗盘子、发传单、在奶茶店兼职……
忙忙碌碌的校园生活持续了一段时间,刘伯敏有些困惑,“家人乡亲供我来读大学,难道只是为了让我端盘子、洗碗吗?”恰逢此时,某新品牌饮料公司举办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要求参赛团队帮他们设计营销方案,然后实战营销。刘伯敏大学专业学的正是市场营销,又有着丰富的兼职经历,他瞬间看见了希望。他与十多位同班同学组团参赛,最终荣获亚军,并得到大赛提供的创业奖金20万元。
20万元奖金,团队里有人提议按人头分钱,也有人提出拿出一些犒劳大家。思考了许久之后,刘伯敏说,“花掉就没了,不如拿来创办公司。”这个想法不仅得到了成员们的支持,还得到了学校方面的帮助。最终,他们将其中五万元捐献给西北山区的希望小学,剩下15万元创办了人生中的第一家公司,团队其他同学也正式入职,公司业务是面向大学生和企业的培训以及服装租赁。大二下学期,刘伯敏就已经是公司总经理了。
成功的“江宁合伙人”
2013年,电影《中国合伙人》在全国热映。影片中,三个年轻人从学生年代相遇、相识,共同创办英语培训学校,最终实现“中国式梦想”的故事,让刘伯敏和他的兄弟们热血沸腾。“我们当时入戏太深,不能自拔,于是决定要做‘江宁合伙人’,把江宁这些初创期的青年团聚起来,一起出去谈业务也有气势,打包谈判更有说服力。”刘伯敏说。
这一年,刘伯敏在为公司寻找新项目和投资人时,偶然结识了南京包子铺的创始人。这位创始人被刘伯敏的经历所打动,聘请他担任公司总经理,那时候的他还只是一名大三学生。
接手两年后,刘伯敏让包子铺从起初的20家门店发展到260家,越来越多的媒体关注到这个年轻敢干的甘肃小伙,很多人亲切地称呼他为“包子哥”。
当公司一切走上正轨之后,刘伯敏选择了离开,投入到“江宁合伙人”的事业中。在共青团南京市江宁区委的协助下,刘伯敏成为“江宁合伙人”青年创业者联盟会会长。2018年,“江宁合伙人”升级改造为“苏青合伙人”,成为江苏共青团服务青年创业的品牌项目。刘伯敏于同年成立了苏青科技有限公司,承接苏青合伙人项目落地运营。
在团省委的推动和支持下,“苏青合伙人”成为青年创业者身边不占股份的合伙人,通过空间服务、社群建设、资源对接、政策指导、创客培训、融资服务等内容,构建园区青创服务链。现在,国内外已建立孵化基地、产业化基地、综合性功能园区等不同类型的31个创业基地(三个海外离岸孵化器),总面积超过10万平方米。
“苏青合伙人”走向国际化
在2016年夏季的达沃斯论坛上,作为青年企业家代表之一,刘伯敏的创业项目获得了很多人的称赞。一年后,受俄罗斯青年联盟的邀请,刘伯敏担任创业导师并任团长,带队远赴俄罗斯乌法进行友好交流。当年7月,“苏青合伙人”正式落户乌法,拉开了“苏青合伙人”迈向国际化的序幕。
2018年8月24日,中俄青年创业孵化器交流项目基地(南京)在南京建邺人才服务大厦揭牌成立,这是中俄青年创业孵化器交流项目的成果之一,为两国青年跨国创业提供了更多资源和政策扶持。作为中俄青年创业孵化器交流项目基地南京负责人,刘伯敏表示:“作为一个国际创新创业平台,我们将为俄罗斯创业项目落户南京苏青创业园提供免费工作场地,希望能够吸引更多两国青年来南京成长发展。”
在南京11年,刘伯敏每天都在成长。他说,南京是一所极具包容性的城市,也是一个实现梦想的城市,让他这个曾经的放牛娃华丽转身。在这片土地上,他有了事业,日子越过越好。未来,刘伯敏希望能实现“百城合伙人”的梦想,在100个城市建立100个合伙人项目,服务一万家企业,帮助十万名创业者,为全国各地的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和帮助,让更多普通创业者共享发展之路。 据(中华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