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殿军 本报记者 吴连祥
他,退休不褪色,全身心投入关心下一代事业,尽心竭力呵护少儿成长;他,情系莘莘学子,出资助学不留名,昭示出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他就是东丰县退休老干部陈玉福。
退而不休,为关心下一代呕心沥血
2006年,刚刚从县直单位退休的陈玉福肩负着组织的重托,担任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面对全新的工作领域,他创新理念,调查研究,想事干事,从建立完善制度入手,推动各项工作开展。在他的倡导和建议下,县委出台了《关于加强关工委工作若干意见》,采取加强班子建设、动员“五老”出山,解决驻会“五老”补贴问题等一系列措施,推动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开展,并受到各部门、各企业单位的重视,关工委工作进入全新发展时期。
为了扩大关工委工作的影响力,他悉心指导办好《鹿乡火炬》简报,每月一期,上报省市县领导并下发县域各个关工委,关工委方方面面的工作、典型、经验都在简报上刊发,不仅使各个阶层了解关工委工作,而且还激发了各部门关工委的工作热情。从此,全县关工委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有声有色,不仅得到全社会的肯定,还得到了国家、省市的认可。《人民日报》记者专程前来采访,报道他们的先进事迹。国家、省、市党报和其他报刊多次报道了他们关心下一代各项工作经验和典型事迹。
勇于创新,“关工委”业绩蜚声全国
为了做好关工委工作,陈玉福创新工作思路,探索工作方法,抓主要工作环节,以点促面。在他组织协调下,先后举办了县直机关关工委工作现场会、乡镇关工委工作现场会、教育系统关工委现场会、家长学校现场会、国学经典现场会等多场次交流活动,全面推动全县关工委工作。2014年,县委、县政府发出《关于在全县深入开展向关工委学习活动的决定》,有力推动了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
在实际工作中,陈玉福勤于创新,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对单亲学生在亲情上帮扶,使其得到家庭的温暖;对残疾学生在心理上帮扶,使其得到及时治疗;对留守学生在感情上帮扶,使其得到精神慰籍……这些关爱帮扶活动经过不断完善升华,已成为东丰县关工委的特色工作品牌,扶贫助学还被列入省关爱品牌之中。
在他的辛勤努力下,10年间,全县各级关工委组织建设规模前所未有、各级关工委队伍发展壮大前所未有、工作落实程度前所未有、全社会关注关工委工作的氛围前所未有。由于工作业绩特别出色,被国家关工委授予先进集体称号,还连续多年多次受到省、辽源市表彰。
心怀大爱,呵护资助鹿乡学子
2015年,陈玉福从关工委领导岗位退了下来。然而,老人家离岗不离心,仍旧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尽心竭力,无私奉献。
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以前,看到有些贫困孩子即将辍学,陈玉福心急如焚,于是,他协调相关企业、爱心人士出资相助,使他们继续完成学业。当他获悉县职业高中87名学生因经济原因濒临弃学后,便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情况,协调有关部门为该校一次性解决助学资金33.8万元。他还往返奔波,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贫困生家庭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组织“五老”人员与贫困生、单亲生、残疾生、留守生、后进生结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多对一”帮扶。据统计,累计为全县贫困学生落实帮扶资金1000多万元。
这些年来,陈玉福坚持从自己的退休金中拿出2000元,送给东丰二中品学兼优和生活困难学生。有时身在外地,他就委托关工委工作人员代为送款,这一善举至今已持续了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