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怕,眼睛还在就能活”
1957年,谭传华出生在重庆开县的农村。小时候,他的生活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平凡普通,但18岁的一次经历,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那一年,谭传华和哥哥一起到河里抓鱼,为了提高效率,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自制雷管炸鱼。没想到,这一炸,却不慎把右手炸没了。失去右手相当于失去了劳动能力,乡亲们都认为谭传华这辈子算是完了,但母亲坚定地告诉他:“不怕,眼睛还在就能活。”
为了练就一门吃饭的手艺,谭传华开始用左手练习写字和画画,慢慢地赶上了右手的水平。经过不断努力,他成为当地的一名民办教师,但周围的人仍不时会投来异样的眼光。凭借优异的教学成绩,谭传华被评为全县优秀教师,但仍未能赢得人们的尊重。这对谭传华的打击很大,加上感情不顺,23岁的他毅然辞去了教师工作。
1980年的春天,谭传华离开家乡和亲人,到社会上闯荡。他的第一站是北京,接着又去了西北,身上的50元钱很快就花光了。为了填饱肚子,他把能卖的都卖了。外面的世界没有谭传华想象中的美好,生活窘迫的他一度靠卖画为生,还被人误认成小偷进了收容所。又流浪了些时日,几次差点饿死街头的他不得已返回了老家。
休养了一段时间,1984年,谭传华决定下海经商。卖红薯、卖中药材、开水泥板厂,多次创业失败后,他靠开花店赚到了第一桶金,还在县城买了房子。这是他第一次看到生活的希望。
后来,花店的竞争越发激烈,生意很不好做,谭传华思量再三,决定转行做祖传的木匠活——木雕。没想到,这次转行几乎赔掉了他全部的积蓄,生活再度跌入了谷底。
“事情越是不好做,我越想去挑战它”
为了寻找转机,谭传华到深圳参加木雕展览。看到同行的木雕技艺精湛,价格还便宜,他备受打击。谭传华在深圳的商场考察,从售货员处打听到,几千种产品中木梳最为畅销。“我看到第一把梳子的时候,就知道这个东西有市场,而且每个人都会用,所以就下定决心做梳子。”谭传华后来回忆道。
当时,谭传华不知道怎样生产木梳,请教梳匠后得知,得用锯子锯,用刨子刨,他立即开始研发设备,改造技术。几个月后,第一批木梳出炉,谭传华迫不及待地拿到市场上去卖,定价两元,结果只卖出去一把。
为什么只卖出一把?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原来是因为梳齿又利又短,不好用。从销售员口中得到答案后,谭传华调整设备,把梳子做得大一些、梳齿钝一些,改良后的木梳销量慢慢有了起色。
为深入了解市场,谭传华经常和销售员一起推销木梳。一次,他发现销售员用的不是木梳而是胶梳,便开始研究胶梳好在哪里,再次对木梳进行改良。不久,销售员带着改良后的木梳到重庆最好的商场售卖,结果被一抢而空,一下赚了3200元。这让谭传华喜出望外,更坚定了他要把小小的木梳做大、做强的信心。
1997年,谭木匠开始走向全国市场。3月6日,谭木匠公司正式成立。谭传华想扩大规模,却因没有固定资产做抵押,遭遇了银行贷款瓶颈。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广告: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招聘银行。企业还能招聘银行?这件轰动国内外的稀奇事吸引了很多媒体的目光,也吸引了一些银行前来洽谈贷款事宜,让谭木匠渡过了难关。谭传华曾在自传中写道:“招聘银行这件事情是逼出来的,不是策划出来的。我这个人喜欢挑战,这件事情越是不好做,我越想去挑战它。”
彼时的梳子市场鱼龙混杂,为了保证质量,强化品牌,谭传华把商场的铺点改为专卖店,这一举措使谭木匠很快从众多梳子品牌中脱颖而出。1998年,谭木匠走上了连锁经营的发展道路,生意蒸蒸日上,这让谭传华产生了求快发展的心理。为了提升品牌知名度,他投资250万元拍摄方言电视剧,最终却只收回了150万元,100万元白白打了水漂。在交了巨额“学费”后,谭传华坚定了信念,“不想做大公司,只想把谭木匠做成百年老店”。
曾有批发商出价30万元购买15万把质量不合格的木梳,被谭传华果断拒绝;曾有顾客嫌价格高在店里摔过梳子,“标价100元就卖100元”,谭木匠坚持从不打折;曾有竞争对手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了谭木匠的经营数据,却发现跟谭木匠年报中的数据完全相同。一路走来,谭传华始终保持初心。在设计中融入文化元素,对产品质量精益求精,悉心经营品牌,这些都成为谭木匠成功的法宝。
“诚实、劳动、快乐”
与大多数上市企业不同,谭木匠并不一味追求营收和利润。国内股市红火的时候,很多人劝过谭传华,几千万元现金放在公司账上,不如投进股市赚钱。他也曾动过心,但最终还是抵住了诱感。“股市是能赚钱,财务数据也会很好看。可之后怎么办?当你发现炒股票比做梳子更赚钱的时候,你是不是就越投越多?”
比起公司的业绩,谭传华更关心员工的待遇和生活。谭木匠每年都会给员工分红,2009年上市至今,员工现金分红累计达41亿元。到2020年底,谭木匠720名员工中有355名残障人士。
同样身为残障人士,谭传华更能理解他们谋生的不易。因此,公司为残障人士定制工位,确保他们够得到机器;按照残障人士的身高安装宿舍里的水龙头,方便他们洗漱……“身体的残疾并不意味着能力和心灵的残疾,在谭木匠,他们‘以木之名,书写精彩’。”
回顾几十年的创业历程,谭传华称,母亲对自己影响最大,那句“不怕,眼睛还在就能活”激励着他永不放弃。谭木匠的企业文化是“诚实、劳动、快乐”,“这个价值理念就是谭木匠的眼睛。”谭传华想鼓励更多人,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对生活的希望,诚实做人做事,快乐劳动生活,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据《时代邮刊》
18岁初中毕业,不慎失去右手;23岁离乡闯荡,险些饿死在他乡街头;年过三十转行做木雕,却赔光积蓄;靠踏踏实实做产品,使公司成为全球首家上市的梳子公司……从乡亲们眼中的无用之人,蜕变为年销售额超三亿元的“梳子大王”,谭传华的人生可谓精彩纷呈。他说:“谭木匠的目标不是成为世界500强,而是存在世界上5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