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2版)启动肉牛养殖大村“一村一名大学生兽医计划”,完成500个以上大村兽医配备试点,提升基层疫病防控能力。(省畜牧局负责)
九、创新经营服务机制
(二十九)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施“耕耘者”振兴计划,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扎实推进农民合作社整县质量提升试点和家庭农场示范县创建试点。持续开展国家、省、市、县示范社四级联创和省、市、县示范农场三级联创。开展“空壳社”整顿和家庭农场“一码通”统一赋码工作。推进“一乡两名、一村一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选聘行动。完善农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体系。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乡村建设项目实施和运行维护。组织召开全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发展大会。(省农业农村厅负责)
(三十)提升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启动建设县乡村三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中心,推进省市县三级服务组织名录库建设。搭建吉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信息平台,开发“吉农服贷”等产品。推广“土地股份合作+服务主体+保险+粮食银行+金融”等组合服务模式。推进4县2镇40个村农业生产托管整县整乡整村试点。创新组织形式和服务模式,推动35个MAP中心建设。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供销社·惠农服务中心(驿站)”网络体系,打造集多种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为农服务平台。(省农业农村厅、省供销社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三十一)健全示范区推进机制。成立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建设推进组和服务指导组。建立责任明晰、衔接顺畅的工作推进机制,建设推进组负责示范区遴选、申报、管理、建设指导服务、考核、评估等工作;服务指导组负责推动科研成果在示范区转化落地,强化人才支撑,吸引各类人才参与示范区建设。要及时总结推广示范区建设经验做法和建设模式,示范引领全省农业现代化建设。(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吉林大学、中科院东北地理所、省农科院、吉林农业大学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二)加大示范区支持力度。发挥资金集成效应,统筹实施各类农业生产、农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类项目向示范区倾斜,集中优先支持示范区建设。将示范区建设用地纳入预留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使用范畴。在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中优先保障示范区农业相关项目建设用地需求,做到应保尽保。支持各地将土地出让收入或收益用于示范区建设。创新金融服务,引导金融资本向示范区倾斜。榆树市、梨树县、永吉县、东辽县要强化资金、技术、项目等要素集成,用足用好中央和省级各项支持政策,加快把政策转化为行动计划、建设项目。(省直有关部门及相关县(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三)提高示范区发展质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落地和推广应用,提升示范区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广生产方式绿色化,集成应用绿色生产技术、农业深度节水和生态循环模式,推动秸秆、废旧农膜和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打造绿色低碳产业链。推动投入品应用绿色化,集成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加快有机肥替代化肥,实施绿色防控,确保示范区化肥、农药利用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促进农产品供给绿色化,率先实现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目标。(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省市场监管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商务厅、省粮食和储备局、省畜牧局及相关县(市)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一、加强保障支持服务和激励措施
(三十四)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积极争取中央资金,筹措省级资金,重点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和农业机械化、种业振兴、产业融合、新型经营主体发展。2022年实现全省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投入比例提高1个百分点。充分发挥财政投入引领作用,通过设立风险补偿金、财政贴息的方式,发挥政策性担保机构作用,撬动金融资本投入。稳定运行省级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和现代种业发展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金融和社会资本支持乡村产业和种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市县在债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用于支持乡村振兴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建设。落实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切实增强农户抗风险能力。(省财政厅负责)
(三十五)强化涉农金融服务。推动金融机构优化服务机制,丰富产品体系,重点保障粮食生产、黑土地保护、畜牧产业、设施农业以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重点领域有效融资需求。落实存款准备金政策,运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涉农信贷投放。推动“吉农金服”“吉企银通”“吉农交易”等涉农金融服务平台提质增效,便捷金融机构与涉农主体联系渠道。健全银农互动机制,开展线上线下常态化融资对接服务活动,强化融资供求衔接。做好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统计工作,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农业农村厅、省畜牧局、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银保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六)加强科技支撑。启动吉林省黑土地保护与高效利用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吉林省肉牛产业化发展重大科技专项。启动实施吉林省特色经济作物优质高效科技创新项目。开展吉林省科技特派员认定工作,开发科技特派员信息管理系统,对科技特派员进行重新登记,实行动态监测。继续完善省市县三级科技特派员乡村振兴专家服务队伍建设。建立高标准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100个以上,培训高素质农民2.5万人,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000个以上。(省科技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七)强化责任落实。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增强各级党委、政府重农抓粮积极性、主动性,切实抓好粮食和大豆面积落实落地。强化政策协同和资金保障,千方百计确保粮食产量稳中有升。加强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2022年底省里将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予以严肃追责。继续开展“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省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工作组办公室、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八)强化激励约束。增加粮食生产在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中的权重,对2022年粮食增产超过1亿斤、贡献率排名靠前的三个县(市)在权重分值内分别给予10%、8%和6%奖励分。开展粮食生产突出贡献集体和个人表扬奖励,对前10名产粮大县给予资金和项目倾斜,对粮食生产先进集体给予大型拖拉机等农机具奖励。(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2年4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