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14日
首页
第08版:要闻链接

打造杂粮“芯片” 推动产业发展

“东北地区食用豆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区建设”现场观摩会在通榆召开

本报讯 毕见波 记者 徐文君 报道 九月通榆,秋意盎然,硕果飘香,丰收在即。

9月6日,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主办,由通榆县新洋丰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东北地区食用豆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区建设”现场观摩会在通榆县召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首席专家任贵兴出席观摩会,来自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山西大学、成都大学等10多所高校的30多名农业科研专家以及示范区建设负责人、示范种植户、3000多农户参加了观摩会。

“东北地区食用豆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区建设”课题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杂粮产业链一体化示范”项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首席专家任贵兴担任项目首席,由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负责课题实施,由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大学植物科学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通榆县农业农村局、通榆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通榆科技小院杂粮杂豆现代农业协会、通榆县新洋丰现代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负责示范区建设。课题实施以来,课题组立足通榆实际,克难攻坚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了预期成果,有力推动了通榆绿豆种植业发展,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活力。

与会人员深入通榆“绿豆专用品种筛选与良种高效繁育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绿豆机械化轻简高效生产技术优化与集成示范基地”“绿豆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推广与示范基地”实地踏查,示范种植品种“领科10”“辽绿8”长势喜人。

专家介绍,这种采用二年二圃制生产原种,利用种子田隔离技术、田间选择技术进行提纯复壮繁育的绿豆新品种具有高抗逆、高产、抗旱、耐盐碱、耐瘠薄等特点,是专为东北地区特别是通榆培育的适应高效新品种,在大田种植中采用机械化栽培、免间苗高效栽培、增施叶面肥、覆膜滴灌栽培、连作障碍防控、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产量比原来至少能提高30%,按原来亩产200斤计算,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后亩产可增加60斤,按市场价每市斤6元计算,每亩可增收360元,通榆绿豆每年种植面积大约50万亩左右,仅此一项通榆农业收入每年就能增加1.8亿元左右。

专家表示,实施“东北地区食用豆生产技术集成与示范区建设”是落实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杂粮产业链一体化示范”项目的开始,今后要紧紧围绕这一项目,利用3到5年时间,把通榆打造成全国杂粮的种子“芯片”硅谷,培育出更多的适应高效杂粮新品种,助推全国杂粮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