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兽医专家 薄晓威
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又称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的一种主要危害断奶前后仔猪的传染病。
发病原因:病猪及带菌猪是该病的传染源,可通过呼吸系统传播。当猪群中存在蓝耳病、流感或地方性喘气病的时,该病更容易发生。饲养环境差、缺水等情况该病也易诱发。断奶、转群、混群或运输也是常见的诱因。
流行特点:副猪嗜血杆菌只感染猪,可以影响从2周龄到4月龄的青年猪,主要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发病,通常见于5-8周龄的猪。急性病例,往往发生于膘情良好的猪。
临床症状:病猪发热,体温可达40.5 -42.0℃、精神沉郁、食欲下降,呼吸困难,呈腹式呼吸,皮肤发红或苍白,耳梢发紫,眼睑皮下水肿,腕关节、跗关节肿大,临死前侧卧或四肢呈划水样,最急性的无明显临床症状而突然死亡;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直至衰竭而死亡。
病理变化:胸膜炎明显,关节炎次之,腹膜炎和脑膜炎相对少一些。以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为炎症特征。最明显是心包积液,心包膜增厚、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渗出,严重的可与胸膜粘连。喉管内有大量黏液,后肢关节切开可见胶冻样物。肺有间质水肿、粘连,腹腔积液,肝脾肿大,可能与腹腔粘连。
防治措施:
严格消毒。彻底清理猪舍卫生,用2%氢氧化钠水溶液喷洒猪圈地面和墙壁,2小时后用清水冲净,再用碘类消毒剂喷雾消毒,连续喷雾消毒4-5天。
加强管理。对全群猪用电解质加维生素C粉饮水5-7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应激反应。
治疗:大多数血清型的副猪嗜血杆菌对氟苯尼考、替米考星、头孢类、庆大、壮观霉素、磺胺类及喹诺酮类等药物敏感,每天1-2次,连用3-5天。该病原菌对四环素、氨基糖苷类和林可霉素有一定抵抗力。
母猪用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苗免疫能有效保护小猪早期发病:初免猪产前40天一免,产前20天二免,经免猪产前30天免疫一次即可。受本病严重威胁的猪场,小猪也要进行免疫,根据猪场发病日龄推断免疫时间,仔猪免疫一般在15日龄到30日龄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