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7日
首页
第04版:江源专刊

铭记历史 振兴中华

——走进石人血泪山罹难矿工纪念馆

□ 王春宝 本报记者 郭小宇

从白山市江源区沿着大石人镇方向行驶约13公里处,一座庄严肃穆的纪念馆耸立在青山绿水之间,古铜色的牌匾上赫然书写着石人血泪山——罹难矿工纪念馆。如今,血泪山上布满植被,郁郁葱葱,但树木无法掩埋曾经的累累白骨,就如同岁月也无法抹去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

石人血泪山位于白山市江源区大石人镇光环街北,距离江源城区13公里,总占地面积23公顷。内含罹难矿工纪念馆、纪念碑及7处遗址点。即老君庙、父子坟、夫妻坟、万人坑、填人沟、尸骨重叠和白骨坡;其中纪念馆面积1800平方米,展陈面积1200平方米,共有六个展厅,即天藏富矿、殖民劫难、日本开矿、矿工血泪、东北光复和前世不忘。这里集中展现了日伪统治时期矿工灾难史和不甘屈辱的东北人民从来没有停止过的反抗历程。1983年被吉林省政府列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吉林省政府列为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被国务院列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日,记者走进这里,近距离感受那段“血与泪”的历史……

“在各位正前方是铜铸塑像,塑像下方的基座,高约580毫米,象征着日本侵略者在石人矿区掠夺优质煤炭高达580多万吨,而这其中包含着多少矿工的血泪和宝贵的生命……”纪念馆内,馆长曹丽声情并茂,在低沉有力的嗓音中,带领大家穿越历史长河,重温那段悲情岁月。

1931年“九ー八”事变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艰难曲折的抗日救亡斗争,而石人血泪山正是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和“经历者”,在1937年,日本侵略者霸占了石人矿山,开设了“石人采炭所”和“思想矫正院”,为适应其侵略需求,采取了“要煤不要人”的疯狂掠夺式开采。在极端恶劣的生活环境和生产环境中,矿工的生命得不到保障,被摧残至死的数以万计矿工尸体被扔到了此山上,日积月累白骨累累,血流成河。据史料记载1938年到1944年仅在这7年的时间里,日本侵略者在通化矿区掠夺优质煤高达580多万吨,而背后饱含多少矿工的血泪和宝贵的生命。

“在当时的矫正院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矫正院是阎王殿,只见活人进,不见好人还,人死不知数,白骨堆成山。”曹丽说,这个矫正院,有骇人听闻的十大酷刑,甚至有许多矿工全家被折磨而死,所以在山上就有了“父子坟”和“夫妻坟”。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随着东北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和游击战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抗日联军时期,肩负起反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历史重任。

东北抗日义勇军和抗日联军的浩大兴起,对全国人民反抗日本入侵起到了巨大鼓舞。在1941年12月29日,石人采炭所被押送来了300多名在同日寇作战中被俘虏的八路军和国民党的官兵,其中就有八路军129师的共产党员袁世萍(化名刘嘉)、毕世忠、魏文举、杨德山等12人。

1942年春节期间,袁世萍、毕世忠、魏文举、杨德山等12人,在后山松树林里召开了全体党员会议,成立了临时党小组,选出刘嘉为临时党小组组长,这也标志着江源第一个党组织从此诞生。在这些地下党员的宣传和领导下,广大矿工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并最终取得胜利。

纪念馆内,一位耄耋老人精神矍铄、声音洪亮地为数十名学生讲解着党的历史,给孩子们带来了一堂特殊的思想政治教育课。

这名老人名叫冯玉华,是吉林省关工委“春风”宣讲团团长、白山红色故事宣讲团成员。谈起义务宣讲的初衷,冯玉华深情地说:“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是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我想通过宣讲向青少年和同志们传递红色基因,使他们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凝聚力量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宣讲中,冯玉华老人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共一大的召开,一直讲到江源石人血泪山第一支党支部的建立,并领导矿工同日寇把头进行斗争的故事。从他生动的讲述中,大家仿佛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共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诞生与发展的不平凡之路。

大石人镇中心学校学生王洪琳说:“听了冯爷爷的讲解,我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共产党的坎坷历程更加激励了我,作为一名小学生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学习,长大为祖国多作贡献。”

“2019年11月重新对外试开馆以来,全国各地的民众、企事业单位、机关部门以及学校师生来此开展主题教育参观学习活动,缅怀罹难矿工,接受爱国主义、党史党性和革命传统教育。目前,累计接待300多个部门及参观游客,约2.5万余人次。”曹丽说。

纪念馆自建馆以来就实行免费参观和免费讲解服务,为广大观众走进教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创造了条件。在日常参观时,大家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血泪山罹难矿工纪念馆、血泪山纪念碑和七处遗址点,通过图文展板、展品、地下矿井复原景象、生铁铸像、铜塑铸像、浮雕、油画、板画及观影和VR体验等丰富多彩的展陈形式,共同体悟了日本铁蹄下的矿工血泪史,以及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带领被压迫的矿工进行反抗和斗争的历程,使大家身临其境地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信仰信念的洗礼。

石人血泪山纪念地为全国民众进行体验与实践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更好地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整合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拓展教育内容,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配合实例、实物、图片和日寇犯下的罪证,使广大参观者对牢记阶级苦,不忘共产党的信仰更加坚决,爱国主义信念更加坚定。

近一年来,江源区加大了对石人血泪山升级改造工程,将石人血泪山纳入党性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景区。通过整体维修改造,深度挖掘血泪山历史资料,使石人血泪山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基础设施整体升级,培训内容得到多元化补充,经过红色文化的洗礼,发展壮大红色旅游产业。统筹区域资源,承接各级各类干部教育培训班次和青少年研学团队,提高参学人员的党性修养水平,将红色文化“种”在心田,打造有江源特色的红色名片。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