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4月20日
首页
第08版:要闻链接

珲春:边固民富看今朝

□ 杨虹 盖晓宇 本报记者 徐文君

千年商埠,渤海故都。丝路节点,开放前沿。

珲春市积极实施兴边富民行动,深入开展 “强基、富民、固边”工程,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方面,加大投入力度,突出重点,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真正实现了民生改善、民心凝聚、民族团结、边防稳固。

为积极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珲春市成立了以市政府主管副市长为组长,市民宗局、财政局等11个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兴边富民行动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市情,科学制定规划,建立项目责任制,积极协调、通力合作,形成了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自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以来,珲春市将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带动和发展民族经济、助力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通过精准发力抓产业项目,全力以赴抓项目建设,坚定不移抓“三大攻坚”,突出重点抓民生保障,多措并举抓项目管理,全市经济社会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市民宗局平均每年争取1500万元的兴边富民项目资金,并利用其建成地栽木耳、五味子、花卉、蔬菜、绿色米、无公害葡萄、富硒苹果等种植项目基地和延边黄牛养殖基地。如今,这些产业基地已成为珲春市农业产业化支柱,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

走进密江乡中岗子村,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喜人的新农村建设成果、和睦的民族团结氛围,让人眼前一亮。该村第一书记李相春介绍:“中岗子村人口平均年龄偏大,为帮助贫困老人脱贫致富,村里每年都会聘请专家开展养蜂培训,教授村民养蜂技术。市民宗局为村里争取了兴边富民专项资金,建起牛舍、购进黄牛,成立了中岗子村黄牛养殖合作社。依靠养蜂和黄牛养殖,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4.15万元,村民告别贫困,走上了致富路。”

通过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农民拓宽了就业渠道,开辟了增收门路,创造了发展空间,使种植、养殖基地真正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繁荣边境农村经济、带动农村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实施兴边富民行动,珲春市农村社会面貌和经济状况有了较大变化,群众的向心力、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一系列特殊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使干部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进一步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极大地密切了党和群众的关系,增强了边境地区各族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爱家意识。

近年来,珲春市积极抢抓机遇,将兴边富民行动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根据各乡镇、村屯地域特点、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科学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方式,推动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山区地栽木耳种植圈、半山区延边黄牛养殖圈、平原棚膜经济圈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格局,带动了农民增收。

板石镇孟岭村位于珲春市西南部,朝鲜族人口占86%,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边境村。村民一直以种植大豆、玉米为主,由于缺技术,村民收入不高。为解决村里“空心化”这一难题,珲春市找准孟岭村昼夜温差大、冷凉小气候、土壤天然含硒等优势,积极为该村争取兴边富民资金30余万元,建设苹果良种繁育基地,扶持该村发展苹果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经过多年的发展,孟岭村因“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委会主任李峰杰说:“我们村188户村民共栽种苹果树500多公顷,苹果产量约1000万公斤。2020年十一期间,村里累计接待游客近4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达7万元以上。”

珲春市将推动兴边富民行动与脱贫攻坚和惠民实事挂钩,准确掌握脱贫攻坚主攻方向和突破重点,深入村屯详细了解贫困村、贫困户的具体情况,与群众共同研究既能脱贫致富,又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牢牢把握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环节,以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为目标,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有力的举措、最扎实的作风,助力脱贫攻坚,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2020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5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