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21日
首页
第02版:综合新闻

老百姓的“绿色福利”

——通化县环保见闻

□ 毕玮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保护一脉青山、一泓清水、一片黑土地开始,将绿色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近年来,通化县百姓到底享受到了哪些“绿色福利”?带着这个问题,日前,笔者来到通化县。

作为县人大代表,年过七旬的艾宝昌一直关注着当地的生态环境,退休后更是每天都要到家附近的蝲蛄河边走一走、看一看。笔者走访时,正好赶上通化县生态环境局对蝲蛄河水源地下游的水质进行月检取样,艾宝昌就和带队的县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李中日聊了起来。

“环保问题不是某个人的事,关系到全社会的利益。通化县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好,就像秋后被太阳晒的大苞米一样,一天一个成色。”艾宝昌风趣地说。

“生态环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老百姓最关注的就是水质问题。”李中日说。从2010年起,通化县启动了“保护母亲河”行动,蝲蛄河被确定为水源地。从那时起,蝲蛄河水源地区域两岸建起堤防护坡,水源地保护区附近的山庄、饭店以及工业企业逐步被关停。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蝲蛄河水源地水质各项指标已经连续三年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

“由于从事环保工作,我们对这里的生态环境质量尤其是水质如何最清楚,觉得在这里生活很幸福。”李中日介绍说。

“看,天这么蓝,空气这么清新,这几年都是这样。”在采访中,艾宝昌感叹道。正处在供暖季节的通化县,除了保持水清,又是怎么做到天蓝气爽的呢?向李中日问起这个问题,他建议我们到通化县供热站去找找答案。鲁国臣是宏达供热站负责人,参加工作30多年来,一直与锅炉打交道。

“以前,我下班回来,碰到朋友都不好意思抬头。因为烧锅炉,总是弄得一脸黑。”鲁国臣说。路人看见他,便知他是干什么的。以前,在扬煤、打钩、烧火的时候总是乌烟瘴气的。

从2006年开始,锅炉工的工作条件逐步得到改善。锅炉越来越大,手烧炉也逐渐被机械炉替代。鲁国臣和其他锅炉工现在上班时只需要坐在电脑前就可以把热送到百姓家里。

据鲁国臣介绍,煤炭用水除尘后进入脱硫间脱硫,用水将温度降低,再进入烟囱,烟囱飘出的烟是白色的。

据了解,这两年随着国家和省市各项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当地在生态治理上下了很大功夫。通过秸秆禁烧、淘汰小锅炉、黄标车等一系列举措,改善了生态环境质量。

眼下,随着纯电动、混合动力等新能源公交车的投入使用,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文明新风。“我们还是要进一步倡导绿色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让健康生活理念深入人心。”李中日说。

2019年,通化县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505.3吨,比2017年下降1.58%;2019年全县大气污染二氧化硫排放量为398.03吨,比2015年下降87.47%。市民黄鹤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守护环境,就连乱扔乱倒垃圾的人都越来越少了。”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