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9日
首页
第08版:要闻链接

路路通衢踏歌行

——浑江区打破交通壁垒促进“三农”发展

□ 王立 赵小越 本报记者 郭小宇

青山遮不住,崎岖变通衢。

白山市浑江区位于我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森林覆盖率84%,素有“立体资源宝库”的美誉,是白山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受乡村道路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影响,区里不少农村道路年久失修,崎岖难行,破败不堪,村民出行难、运输难,严重制约了当地群众致富和乡村振兴发展,成为全区发展的短板。

如何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如何推进农村公路建设,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面对问题,浑江区用行动做出铿锵回答:举全区之力,挥如椽巨笔,筑通衢之路,为乡村振兴夯实坚实基础。

在“解放思想再深入、全面振兴再突破”主题教育实践中,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四好农村路”“畅返不畅”通屯硬化路等要求以及吉林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活动的契机,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全力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着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区委书记王代刚说:“我们着力打破体制制约,克服了机构编制压力,成立了区交通局,提出3年对农村公路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并把它列为主题教育实践中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下大力气,采取空前决心、空前力度、空前措施,促进农村道路改观,坚决打破交通运输壁垒,补齐地区差异短板,绝不让区里任何一个农村因交通而掉队。”

浑江区积极筹集中央车购税和一般债券等地方配套资金,在2019年投入1.9亿元,修建177公里农村道路的基础上,2020年再投入1.55亿元,修建农村公路128.7公里,2021年进行收尾建设,用3年时间全部完成农村道路建设。如今,青山绿水之间,原有的破旧山路土路变成了舒适平整的沥青路,一条条蜿蜒的深灰色曲线绘出了大山里激越壮丽的史诗级画卷。

世路如今一贯,此心到处悠然。道路的通畅让家门口的绿水青山,真正变成群众的金山银山,极大激发了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活力,为建设“一谷一城”先行区提供了基础性保障。路通了,带动了人流和物流。浑江区按照“全域旅游”理念,优化产业布局,突出“山水风光、生态休闲、文化民俗、林海雪域、边境风情”等旅游主题,全力打造生态全域游、红色经典游、民俗文化游、冬季冰雪游等全方位生态旅游产业体系。河口高丽沟生态观光园,启弘农业观光园,狼洞谷民宿,泰安湖满族风情园,龙岗山樱花谷生态旅游开发,浑江晚渡文化园,滴台四社的特色民宿、酒庄、博物馆项目,五间房省级森林公园等一批旅游项目相继开发建设,形成串珠成链、串线成面的全域游发展态势,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旅游体系。

一条公路可以改变一个村庄,可以带动一项产业,可以致富一方百姓。浑江区依托地域和资源优势,着力构建优质绿色农业体系,全力打造“一谷一城”先行区。加快调整种植业结构,2020年新增特色经济作物1.81万亩。持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全区调整籽粒玉米面积1.85万亩,用于发展其他作物。蔬菜、五味子、猕猴桃、蓝莓、中药材等具有规模的特色种植面积4.5万亩。特色农业占现有耕地面积的20%以上。六道江镇中天产业园,七道江无公害蔬菜,三道沟五味子,红土崖中药材、寒地蓝莓,横道中药材等特色种植产业全面发展。加大特色品牌培育力度,完善“长白山”特色生态农产品品牌体系,建立健全“三品一标”认证奖补机制,浑江区已被命名为省级食用菌优势产区。依托长白山特产城等线下市场集散优势和优质线上资源,形成“互联网+长白山特产”销售新模式。加快构建现代化物流服务体系,着力推进总投资1.2亿元白山市农产品城市供给冰温保鲜科技示范项目,创新建立“合作社+仓储”经营模式,为优质农特产品“走出去”提供坚实保障。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