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09日
首页
第05版:吉林农担

根植沃土谱新篇

——记长春市双阳区欣铭合作社理事长尹殿伟

□ 孙鑫研

12月2日,天刚蒙蒙亮,按照每天惯例,尹殿伟都要到合作社里转一转。摆放整齐的大型农机具、晨光中金黄色的玉米堆、宽阔的场地、整洁的庭院、舒适的办公室…… 处处见证了尹殿伟这名学农出身,经商有成的东北汉子,如今是长春市双阳区奢岭街道双榆村欣铭合作社理事长的过往。

1999年,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专业毕业后,尹殿伟选择了经商,先做边贸生意,后来又做装潢,多年的努力让他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2009年,凭着对家乡沃土的眷恋,对现代农业前景的憧憬,他回到了家乡,立志在家乡这片黑土地上再创一份事业。

2015年,尹殿伟将自己现有的资金全部投入进来,购买农机具,成立了长春市欣铭农民专业合作社。他向有经验的农户请教、外出考察和学习,最终确定了合作社的发展方向,走发展现代农业,合作化、规模化经营之路。

“我们这农业格局还是小户包产,没有统一的管理模式,成本高,产量低。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和妇女在家种地,没有技术,不懂科学种植,不懂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我希望成立一个组织,吸纳更多的人加入,抱团取暧、互利共赢,让家乡父老早日脱贫,生活有所改善。”尹殿伟说。

合作社成立以来,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管理模式,同时,采取统一耕种、统一提供有机专用肥、统一技术服务与指导、统一植保以及统一回收等“五统一”措施,为社员服务,保障农民种田高产丰收。

合作社想规模发展,资金是最大的瓶颈。通过新闻宣传,尹殿伟了解到国家成立了专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规模化经营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农担”,于是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联系到了吉林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长春市双阳分公司的工作人员,没想到当天就被受理,第二天就迎来了尽调人员,一个月之内就得到了首批200余万元的贷款,而且还有一半贴息的扶持政策。

资金不愁了,尹殿伟心里有了底。他不断创新发展,拓宽生产销售途径,创新创收,秉承科技兴农、科技富农的理念,不断提高土地附加值。经过不断努力,合作社由成立之初的9户不断地吸纳周围群众入社,共同合作发展,现已发展成员101户,不断扩大耕作面积,整村整屯集中连片流转土地600多公顷,为周围群众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

尹殿伟从不压低土地流转价格,以高出市场价2000-3000元承包土地,让农户自己不种地一样获得种地的收益,利用集中连片流转的土地开展了多种经营模式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及土地收益,实行秸秆还田免耕播种种植玉米,苗期中耕施肥,喇叭口期无人机喷施叶面肥等种植技术,实现玉米种植100%机械化,既避免春季干旱,又将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禁烧秸秆减少大气污染,玉米产量超出正常年份产量20%,获得良好经济效益。

“现在村里向合作社提出入股和打工要求的村民越来越多。”尹殿伟说,乡亲们的依赖,又让他多了几分使命感和责任感。如今他的合作社形成了以大田玉米、大豆种植,全程机械化服务,露地果蔬生产加工贮藏,农超对接,互联网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体系,正朝着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目标前进。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尹殿伟非常看重信用。趁着玉米行情好的时节,将玉米脱粒进行销售,把农业贷款先归还上,明年春天再多贷些,继续适度扩大规模。

如今,欣铭合作社已是国家级示范社。尹殿伟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18年度“全国百名杰出新型职业农民”,被长春市农业农村局评为“长春市十大农民种田能手”。2019年被省农业农村厅和省科协评为高级农技师。同时,参加由农业农村部组织的研修班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参加了省外培训,还在2018年赴法国、2019年到日本学习,开拓视野、掌握了前沿科技。

尹殿伟在发展合作社的同时,开拓思维、创新发展理念,积极引导周围群众,帮扶困难百姓,解决了附近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推出农业全程机械化服务惠民工程,让利于民。成立了无人机植保飞防服务队,让群众不出力一样种好地,推动了当地农业机械化进程,在当地成为一名小有名气的农业致富带头人。



吉 林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火炬路1158号